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2:33:55
2、敏锐观察幼儿的生活信息,捕捉其中的数学教育契机。
我们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可以说我们在一个“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无处不在,它支配着各行各业的每日生活。同样幼儿的生活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入园、吃点心、吃饭的时间问题,吃多少食物的数量问题。玩什么样玩具的形状大小问题,排队前后、左右的方位问题,序列问题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具有一种敏锐的分析和观察应变能力,利用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捕捉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敏感性问题运用智慧创设环境,创设活动冲突,如幼儿学习排序,我们可以利利用用户外活动玩排队游戏,从高到低怎么排?从低到高怎么排?按一男一女怎么排?按两男一女怎么排?……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排列方法。这后,教师提问:“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等问题组织幼儿讨论,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到幼儿园来,与其它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又如,在六一体检结果公布后,第二天覃毅告诉班上小朋友:妈妈说我长高了,长胖了,胖7斤”,大家望着覃毅都忍不住笑了,瞧,眼前的覃毅像变戏法似的,果然变成班上最高最壮的,同时“胖了7斤”的话题吸引了孩子:“真有7斤吗?”“7斤有多重?”针对幼儿的好奇心,老师及时抓住契机,反问幼儿:“你知道7斤有多重?”由于绝大多数幼儿缺乏事物间重量与数量关系的正确概念,所以尽管大家说了一大堆话,可是谁也说不清7斤到底有多重,因为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老师乘势提议:“能不能做个实验来证明7斤有多重?”在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个个兴趣高涨,他们和老师共同讨论如何准备实验?在哪里做实验?最后商量决定把班级靠墙的一角变为探索实验角落,老师提供实验器材秤,幼儿各自寻找不同的东西和材料,利用区角游戏活动时间自己做实验及实验记录等。在以后的一周多的区角游戏里,幼儿在师生共同创设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收获不小,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各自表示7斤重量的不同东西,他们分别记下了:“30只苹果、7大瓶可乐、45本书、26块石头┅┅”活动区的分享与交流,既充分感知体验了七斤物体的重量与数量的不同关系,又获得了物体重量守恒的新经验,同时还得到了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3。从生活中寻找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数学关系,拓展数学思维。
《纲要》强调: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确实,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因此,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是教师组织数学活动前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除了一些必要的精密工具仪器之外,我们应更多的选择身边易得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由于活动中幼儿所需材料的数量会很多,我们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动手来寻找活动时所需的材料。通过寻找过程中对众多材料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幼儿对数的理解会加深,真可谓“一举数得”。例如,寻找排序材料,幼儿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排序,然后才能在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种类繁多,包含的数学关系也不计其数,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往往产生好奇心,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在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相互地交换操作,可用材料极其丰富。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幼儿拓宽了视野。前面提到的请幼儿回家寻找排序材料,我班三十多名幼儿带来的材料千奇百怪,各有特点。我引导幼儿开展了包括量的正逆排序、数的正逆排序等活动。如量的排序:按大小,所用的材料有:纸盒、机器人、饭碗、鞋子等;按高矮,所用的材料有:彩色笔、小纸人等。数的排序:用牙签、冰糕棒等;按三角形多边形,用图片、插塑玩具等。同时,我们还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软硬,用糖果;酸甜,用水果等等。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同时,教师也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又如普通的扑克牌,在大人的手里可能只是用来娱乐、消遣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但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数学魔术牌,可以变换出很多奇妙无穷的数学魔术,而主宰整个变化的魔术师就是我们的孩子。在魔术牌活动中激发了我班孩子们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分享一下我们小魔术师的精华吧:玩法一:比大小(大家把牌扣在桌子上,每人抽一张,比大小。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孩子们会演绎的很丰富,他们自己制定规则,分配角色,并有不同的情节。)玩法二:找朋友(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进行了相邻数、单双数的数学活动后,自己设计的新游戏。单双数,以桌子两边为界,单数回单数的家找朋友,双数回双数的家找朋友。)玩法三:给牌分家(可以有两种分法,按花色分,按数字分。)玩法四:给牌排队(按同一花色排队,练习十以内的数数和序数。)玩法五:看谁记忆好(把牌无顺序的摆放,然后由魔术师把牌扣过来,大家说说都是什么牌,说对了魔术师就可以把牌翻过来,并给予奖励。)玩法六:火车接龙(数学接龙:由一个孩子拿出一张牌,由其他孩子按顺序从手中找出接应的牌,依次接龙,如2——3——4……;顺序接龙,就是找规律,由一个幼儿选择三到四张牌,自己选择是正面还是反面,后面的幼儿按这个顺序找规律,继续接龙。)玩法七:抽“乌龟”(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玩法八:“吃”牌:(复习10以内的加减。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玩法九:多米诺纸牌(这是我看到别人玩的一个游戏,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把扑克牌一张张对折起来,然后就像积木区和多米诺股牌类似一张张往上搭建,结果与我们班的孩子一分享,果然他们的兴趣非常大,一起讨论怎样才可以搭的越高,于是给这样的玩法起名叫“多米诺纸牌”。这样的玩法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合作意识,可以巩固数学方面的数数,目测高矮等数概念方面的认知,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力”,感受纸牌是怎么受力而搭建起来的,怎样的受力可以搭的更高等。我们班的孩子还提出了非常可贵的意见,就是把这个牌换上更好看的颜色和花色就更漂亮了,于是我们开始自己制作我们的好看的多米诺纸牌。)玩法十:钞票(在班级的超市和拍卖会活动中,把牌当钞票是孩子们的主意,数的多位数组成和多位数的加减以及数的倍数就是在这个游戏中挖掘出来的。如6元超市活动中,何俊清首先发现可以拿一个2,一个3,一个1。又如在拍卖会中刘怡轩发现了8中有4个2。在何俊清和刘怡轩的发现提醒下孩子们又探究出其它数的多位组成和倍数。)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学习方式改变
在数学能力测试上,我们发现幼儿在运用符号的水平、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使用辅助工具等方面都明显提高,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精神和独立精神表现上也有所突出。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幼儿针对情境分析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将具体问题与数学结合起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问题解决的成功率等方面也加强了。在真实而丰富的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确感受到,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范和内容获得了充分的延伸,来自于幼儿生活经验与幼儿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受到重视,并激发起幼儿不断的学习兴趣,幼儿学习表达数学的途径扩展了、丰富了,幼儿更乐于与教师、同伴进行有关数学问题的合作与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方式正在向着主动变化。
(二)、总结了具有操作性的幼儿数学教学原则。
重视幼儿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关注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数学问题,启发、维持他们的探索愿望);
重视多种感官的操作、体验活动;
重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游戏化、多样化和具体化;
重视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意义的背景下学习,幼儿理解问题,分析、协商、解决问题是综合的运用和学习数学的方式);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很好地理解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及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在组织教学中,注意数学教育中的各种联接关系,实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和生活问题的数学化相统一);
重视和理解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自我构建;(关注幼儿的语言、行为等,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探询幼儿的概念、能力发展;并创设条件、给予时间,引导或支持他们自然的想法);
重视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数学(语言、肢体、动作——画、写、塑造、多样化的材料)。
(三)、自身科学教学理念和行为获得提升。
伴随研究过程,我们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专业水平也不断提升。
1、形成和理解了一些帮助幼儿学数学的理念和具体的做法。如,数学不只是算术,它包括分类、排序、分组、时间和空间、概率、统计、分数、几何和算术、相互关系等;每个人通过建构理解学习数学;数学关系是心理的建构;儿童的数学,应以幼儿感兴趣的真实生活问题为基础;数学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幼儿的理解能力、思考过程和对数学的态度上;幼儿理解数学概念,需要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材料和时间,并应对某些材料作适当的改变;我们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探索中,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等。
2、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能力。将关注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真实思维作为教学的实际出发点,针对幼儿不同的认识上的特殊性,写出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并相应设计出合理的“个体化”的活动方案。
3、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中的理解,教师对数学的本质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教学任务赋予了新的内涵,收集和创编了一些能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的关注幼儿生活的活动方案,渐从一个单纯的教育者向教学研究者迈进。
五、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目前进行的实验探索是有所侧重的,并未覆盖幼儿数学学习的每个方面,幼儿数学发展目标与内容、方法的对应有待进一步获取实践上的验证与充实。
2、教师通过学习理解并尝试关注幼儿生活的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仍然是不稳定、不够系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巩固。
4、如何更进一步利用数学学习的技术支撑(多媒体,虚拟生活实景的仿真技术)开展数学教育还有侍进一步的探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