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2:24:24
从事幼教工作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每一年都有一些收获,而今年的收获特别大,因为开展创新活动的缘故,使我以前所持有的旧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总认为教师就是传播知识的人,在孩子面前要有威严,老师说的孩子一定要听,老师教的一定要学,巴不得全班孩子都一个样——懂事、听话,哪管孩子有什么需要,只要照着我定好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对了。即使孩子不感兴趣、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上就怎么上,脑筋里就认死扣。以至于一旦接到观摩任务就紧张得不得了,拼了命准备材料、抓常规,结果还是有很多失误,失去了对工作的自信。
近两年教育改革进行得风风火火,吸收到了一些新的观念,我开始有点领悟了,尤其当我承担了创新课题的研究后,头脑似乎清醒过来,思路也变得清晰了。刚接到这个课题时我也犯愁,因为要创新首先对老师的要求就是想象力要丰富,要有创新意识,我自问没什么想象力,怎么创新呢?可是当活动慢慢开展后,从孩子们身上,我体会到想象的乐趣。
刚开始,我试着画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孩子想象它象什么,我先自己试了一下,只想出几种,最多也就十来种,以为他们也差不多吧?谁知情况出乎意料。比如一个圆,我想到的无非就是太阳、灯泡、汤圆、饼干,可孩子们想到的有:石头、烟圈、铁环、戒指、手镯、鸡蛋、脑袋、眼球、鼻孔、树洞、方向盘、车轮子……数量种类多得数不清。后来,我又让孩子们玩竹签在桌上拼摆图形。他们拼出的花样多达几十种,有的已经突破了平面的束缚想将竹签立起来,有的还利用桌上装竹签的小杯子组合出新的花样,举一反三又是几十种……
为满足孩子的需要,我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他们水平的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更广阔——“竹签立起来了”的活动中,他们用胶泥、泡沫、绳子来使竹签立起来,总结归纳出插、粘、捆、靠等不同的方法;“自己做玩具”的活动中,他们用各种材料制作玩具玩具,体会到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付出的努力及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做吊饰”的活动中,他们和父母一起动手,享受到与家人合作的快乐……
正是这一次次的创新活动让我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去考虑一项活动计划的可行性,我渐渐懂得,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领悟到“一切从孩子出发”这一教育原则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幼儿,课程目标及方法的构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知识不是静态的,不是一大堆脱离幼儿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而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教育者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设计各种游戏及教学活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探索,获取学习的经验方法并加以运用,从而成为他终身受益的本能,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吧?
在为孩子们的需要而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懂得了和孩子建立新型的和谐关系,那是一种平行的、双向的、相互支持的合作者的关系。孩子们从我这里获得了他需要的,我也从孩子那里学到东西。
记得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玩呼啦圈,一不小心甩到树枝上挂住了,按照以往经验,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去帮忙,可是在开展了创新教育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做一个旁观者,看看孩子们将怎样解决。孩子们也真的动起了脑筋,有的抓着树干摇,有的用扫帚戳,有的抱着同伴去取,可圈就是没掉下来,一位小朋友来求助于我了,我装作为难的样子摇了摇头。这时,一位小朋友却用一个可拆装的呼啦圈穿过树枝,再抓住两头一拉,把挂着的圈给取了下来。这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方法,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我由衷地称赞那个孩子:“你真聪明!”后来又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习惯性的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且办法还各不相同。
还有一次在计算活动时,我刚刚把数字8写到黑板上,下面就议论开了:“是8”“是麻花”“不对,是蝴蝶结”“我觉得象飞机的螺旋桨”原来他们以为又在玩考想象力的游戏啦!我没有象过去那样的感到纪律被破坏了,反而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感染,和他们一起积极地展开了讨论。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说:“小朋友都很聪明,一个小小的8字可以想出这么多不同的东西来,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当它象8字的时候有什么本领好吗?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吸引了过来,那次计算活动特别轻松,他们既享受到了发挥想象的乐趣,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它们让我转变了旧观念,唤醒了我快要睡着了的想象力。
每当回想起这些生动的一件件趣事,就让我越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时代的进步,孩子的成长,使教育的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给教师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和自我成长的方向。我将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