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0:59:28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如何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呢?《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萌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克服过去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成为引发、支持、指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活动过程。为了在科学活动中能真正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获得发展,科学活动的猜想和假设环节是引导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使幼儿在猜想环节中乐于探究
良好的情境能诱发幼儿的探究动机,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和愿望。因此,在实践中,我十分注重创设互动的、探索的、开放的情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搭建一个支架,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使幼儿在科学活动猜想环节中乐于探究、勇于创造。下面就以《会飞的风筝》为例来加以说明。
1、互动的情境
我们将科学区布置成“博士屋”“科学城”“魔术世界”等,在四周配上一些图文并茂的标识。如“哈里。波特”的魔帽、魔棒,各式各样的风筝等,使情境充满神秘的色彩,这种情境让幼儿喜欢参与其中,他们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探索科学的奥秘,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如“风筝的构造是怎样的?”、“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猜想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小博士”“魔术师”,探究的兴趣大增。
2、探索的情境
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因此一个探索的情境应有丰富多样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必须蕴涵自我教育价值、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要求、且能激起幼儿猜想的欲望,这样才有助于幼儿个人探究,让幼儿喜欢猜想并能够猜想。实践中发现,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很快获得结果,便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如果材料过于难,幼儿就会不知所措,探究兴趣不高。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注意材料的层次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制作风筝活动中,我投放了竹签、塑料管、树枝、冰棍棍等材料,能力强的幼儿能猜想用竹签弯曲成各种形状做支架。能力弱的幼儿则猜想可以选择塑料管等材料进行尝试,这样每个幼儿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富于变化的材料,使幼儿喜欢探究。如:提供不同大小、形状的支架、线,幼儿可以自由组合、拆装尝试进行“制作平衡的风筝”、“制作会飞的风筝”等问题的探究。
3、开放的情境
设置开放的空间环境,便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如我们将整个教室变成风筝坊。将各类风筝挂在墙上、房顶上,让幼儿猜想哪种风筝容易放起来,哪种不易放起来?材料是开放的,幼儿可以随时猜想,并在操作间提供各种材料,比较着猜想。使幼儿在猜想中有凭有据,在猜想中幼儿没有压力和负担,玩得开心,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科学的奥秘。例如软翅风筝、板子风筝、西洋三角容易放起来,它们与风接触面大,没有多大抗力。而串子、硬翅属欣赏风筝,与风接触面小,不易放飞。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