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徐则民 2009-07-02 21:28:29
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健康方面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及指导要求,我们知道幼儿运动的真正含义;在领略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关于“发展性、奠基性、差异性”的理念后,我们发现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问题。于是,我们从幼儿园场地、师资以及幼儿个性发展等实际出发,本着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精神,我们从“混龄运动游戏”开始,着手整改我园的幼儿运动,这样的理念冲击着我们——
第一,幼儿的运动经验是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的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一到户外就难以驾驭,尽情地奔跑、跳跃、相互追逐、滑滑梯、荡秋千、攀登、投掷,……分析幼儿的这些行为,从理论上我们认识到幼儿以粗大动作为内容的游戏活动即是幼儿的“动作技能性游戏”,这类活动一般在户外较大空间进行,这些内容中有些是有规则的游戏,有些是纯粹满足动作技能快感的,如嬉戏打闹——这都是幼儿不断发展着的动作技能的展现。
由此,改变以往的运动中“我教你学”的观念,通过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最终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促进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工作的。
第二,游戏促进幼儿动作技能不断完善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题。在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又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怎样的活动能促使幼儿自主活动呢?近来,我们再次学习“游戏”的相关理论,我们意识到:“游戏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满足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第三,提供与儿童相适宜地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所谓“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教育”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教育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宜。关于人类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最初9年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可以预知的生长和变化的顺序。这些可以预知的变化出现在发展的所有方面,包括身体、情感、社会性和人质。这种顺序性表现为一定的年龄阶段性。教师应当根据有关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的知识来为儿童准备学习环境,组织与儿童年龄相适宜的学习材料。
其次,教育要与每个幼儿的特点相适宜。每个儿童不仅在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以及学习的形式上具有不同与他人的特点,而且,由于每个儿童来自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因此,每个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的家庭及文化背景所特有的价值观也不相同。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不能把每个儿童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去对待不同的儿童。
在运动中也如此,关注幼儿体质和运动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给与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进行差异性指导,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
“混龄运动游戏”中的教师发展
在混龄运动性游戏研究中促教师的发展
洪晓琴
现代课程理论告诉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课程资源作为前提,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课程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本身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素质状况决定着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开发和发挥效益的水平。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园是市二期课改基地试验园,结合学习新纲要“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把游戏课程深化发展的目标定位落实在以二期课改促三个发展:
其一,促幼儿发展,
其二,促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
其三,促课程园本化发展。
第一实施:理论研究——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对幼儿园混龄运动的教育研究。在学习与研究中我们认真学习《新纲要》、研究教师指导用书《运动课程》、实施混龄运动性游戏研究。
第二实施:环境研究——我们就进行环境创设,开展对混龄运动环境的研究。我园原有的户外运动环境与“新纲要”“二期课改”理念所提倡的活动环境,在客观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被“专家”视为边角料场地,这样的环境制约着幼儿运动性游戏的开展,也导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如:以班为单位进行分批户外活动,无论在运动区域范围,还是材料选择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幼儿运动中粗大动作发展受到限制。幼儿生成性活动需要难以得到关注与满足……。,针对环境现状,我们组织教师在研读“新纲要”及“指南”后,进行户外运动环境开发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结合“新纲要”的要求,针对运动课程的特点,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运动课程资源的环境开发,力求实现运动环境的创设:自然性、野趣性;选择性、创造性;适宜性、挑战性;生成性、预设性。
第三实施:行为研究——在混龄运动中我们开展行为研究,积极探索混龄运动中幼儿行为与教师行为。从幼儿行为中,我们首先研究幼儿在混龄运动中各种运动经验与行为表现;其次研究幼儿在混龄运动中学习方式(如:模仿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挑战性学习);从教师行为中,我们研究教师在混龄运动中的指导作用、探索教师在混龄运动性游戏中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策略(保护性措施、环境创设、介入策略、帮助与协调……)。
第四,教师参与课程运作研究,确立教师在混龄运动性游戏开发中地位并发挥作用。如:作息配置要求研究(时间、季节)、场地运作要求研究、运动量监控的研究、混合年龄配置比例研究(指那些年龄段);还比如主、配班教师、保育员分工及指导职责、混龄运动课程评价的研究、器械、玩具配比的研究、师生比例的研究。
第五,实施案例研究——在混龄运动性游戏的研究中注重案例积累,能促进教师在混龄运动研究中的专业化发展。因为,这样的研究促使我们的教师在过程中——关注幼儿、了解幼儿、优化教育、促进发展。
过程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提高了教师对混龄运动环境创设能力;并不断促使教师观察、指导,同时不断地进行行为反思、与教育调整;促进教师对运动课程设计能力与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在混龄运动性游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教师的发展,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混龄运动性游戏的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专业化的成长
第二:混龄运动性研究对园长提出了课程资源管理的新课题
第三:对混龄运动性游戏研究促教师发展的再思考
“混龄运动游戏”与传统运动游戏的区别
运动还是游戏,这不是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