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1 22:45:55
对策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
1、创设情景,为小组合作提供条件。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都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完成任务;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系鞋带、扣子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2、掌握方法,为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幼儿在小组合作时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比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同伴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而学会合作。
对策三:实施有效的组织,发挥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幼儿生命发展和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与幼儿积极互动,使自己真正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给予弱势幼儿以关注。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的幼儿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以为:
一、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那些弱势幼儿的要求不可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在引导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三、可尝试实行轮流组长制。在每个小组内轮流推选1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材料的收集、讨论问题后的交流工作等,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