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1 22:42:42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重视性知识的教授,那么很容易导致教学的枯燥无味,影响教育质量,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主,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一种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更应该引起重视,把它作为桥梁引导幼儿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要培养幼儿的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策略的巧妙运用将直接地影响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激发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游戏形式激发兴趣的策略。
无可否认,游戏是幼儿最欢迎的活动,如果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例如:“美少女买汉堡包”一学具,教师让孩子扮演面包店小店员,然后根据“美少女”送来的货单为“美少女”们准备汉堡包,或是两个两个一盒的要50个,或是五个五个一盒的要90,孩子玩得非常高兴,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群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以游戏激发兴趣的策略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年龄小的,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性的,幼儿能代入角色的游戏为主,例如:“送小动物回家”,“停车场”等活动,而对年龄磊的幼儿,则应该选用一些有挑战性的,抽象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例如:我在大班下学期经和孩子们玩一个“口算比赛”的游戏,规则就是:由一个孩子出题,其他孩子算出算式的结果就马上抢答,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孩子就当出题目的领袖。孩子们对游戏很感兴趣,就是自由活动也三五成群地组织玩这个游戏。
二、学具和材料为激发兴趣的策略
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引幼儿操作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大量使用可操作性材料已经非常普遍,但我们在设计和使用学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学具的趣味性、美观性以外,更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学具挑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学具表面形式的兴趣内化,转为动脑筋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特别注意学具材料的设置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
学具设计难度太大,孩子无法做到,就渐渐对操作失去信心,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对待学习,那么学具再有趣,再漂亮也不会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了。而学具设计难度太小,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决,这样就无法满足幼儿探求的需要,幼儿对学具操作的兴趣又会消减。因此,教师在设计和投放学具时要重视其操作难度的控制,必要时对学具操作方法适当调整,使幼儿既不会觉得太难,也不会觉得太简单,而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要求,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持幼儿对数学学具的兴趣了。例如:我在分区活动指导过程中,幼儿池翰超对“找朋友”(学习相邻数)一学个操作感到困难,正要放弃,我上前引导,发现他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尚未理解,更别说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了,于是我调整了学具操作的目标和方法,让他根据每个“小朋友”身上的数字数上相应数量的小红花,结果翰超又高高兴兴地操作起来了。由此可见,学具设计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对维持幼儿的兴趣有极大的影响。
三、用教师语言的启示,引起悬念,挑动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兴趣的策略。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就会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老师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的启示,设计悬念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拼图”一学具,投放前,我告知孩子,只要根据碎片的形状及上面数在底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拼合,就能够在图上找到一件神秘的礼物,孩子们非常好奇,开始想套我讲出来,后来转向自已操作,一但拼出来就欢呼雀跃,还要“乘兴追击”,继续拼另外几套拼图,好象不把全部“礼物”找出来就不罢休一样。由此可见好奇心确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的一贴良方。
四、用“禁果”心理激发兴趣的策略。
所为“禁果”心理,就是指那种为满足好奇心理而不惜冒险探奇的心理,在上一点已经讲到好奇心于激发兴趣的作用,而“禁果”心理的运用就会使效应加强,例如:我在指导幼儿操作“分水果”一学具蛙,发现幼儿招伟建用了9种方法分解6,而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把9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这种方法在该班第一次出现,于是我运用禁果心理,在公开场合与伟建对话,谈论他用创新方法把数分解的事情,而且强调他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别人,这样引起其他孩子极大好奇,并使用各种途径探究原因,结果很快他们就探究出“秘密”,并在孩子中迅速传递,不到一周时间,几乎全班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分解一个数了,而且还有了多种分解方式的出现,由此可见,恰当使用“禁果”心理对激发幼儿兴趣有很大效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