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1 22:12:05
实验小学分校幼儿园 叶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其中的关键之一是在于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在教育中,往往偏重于前一种职能,而忽视了幼儿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开展愉悦教育,目的在于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在这个纯真的天地间,幼儿可以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真切地感受生命的真谛。
如何以悦育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意愿,让孩子体验快乐
教育不能违背儿童的天性自然,不能按照成人的设想对幼儿进行削足适履式的加工,尊重幼儿的内在需求是愉快教育的前提。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他们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如在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中,活动刚开始,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都能到找一只蛋和一件物品,希望孩子们在找这件物品时能找的不一样。”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些,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一个杯子、一只蛋,也马上去找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了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在所有孩子手里都有了这两件东西时,我接着请大家想一想,老师请你们拿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孩子们纷纷议论着:有的说:“可能是玩游戏”,也有的说:“请我们练本领”。于是我又接着说:“原来小朋友有这么多想法,现在先听听老师的想法:“用你们手里的那件东西,想出各种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孩子们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操作结束后,我鼓励孩子们说出各自的方法,并做给大家看。孩子们纷纷举手。由于孩子们选择的物品不同,所以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这是一个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之所以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卓越的智慧,完全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活动并尊重了他们的意愿,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快乐。快乐的体验能让孩子们积极地面对一切,能让孩子对一切活动感兴趣。
二、满足需要,让孩子拥有快乐
教育的本质是愉悦身心。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等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幼儿只有将情感、身体、感受和思考融为一体时,才能激活想象力、感悟力,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更能满足表现自我的需要。
如在吹画活动中,我请小朋友想一想:“不用笔,只用颜料能画出漂亮的画吗?”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丁丁说:“把颜料倒在纸上”;青青说:“我们可以用纸蘸着画”;陈琳说:“可以吹出来”……接着,我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试试看,有的孩子很快就用颜料吹出了“花、房子、树”等作品,但也有些幼儿没有采用吹的方式,而是用小勺舀着颜料在纸上涂抹作画。我没有急于阻止他们,而是耐心观察他们的做法。显然,这些孩子的兴趣不在吹画上,而在玩色上,此时,他们正将各种颜料混合起来,观察颜色变化,玩得很投入。
我想,与其硬拉他们吹画。不如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幼儿乐学、会学的态度。在学的过程中拥有了快乐,这将促使幼儿在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培养兴趣,让孩子享受快乐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反之,则使幼儿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能否培养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如何定位幼儿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兴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幼儿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利用的手段,幼儿即时娱乐的工具。
2、兴趣不是在教育活动开始时才需要的,它应该伴随幼儿活动的始终。
3、兴趣应该是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在活动设计之初就深思熟虑过的,这样的活动内容本身就是幼儿感兴趣的,而活动的进行和结果也势必维持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
4、兴趣完全可以作为与知识,能力等同一层面的发展目标而存在。
孩子们带着兴趣去探索未知的广阔天地。他们总是带着感叹号走进知识世界,出来时往往带着巨大的问号——他的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了快乐。
孩子们做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都不是最重要,快乐的感觉最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快乐”对于孩子的意义,努力将幼儿的兴趣、意愿和需要相结合,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