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1 08:41:16
尊重孩子才能真确认识孩子,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了解的前提,一切教育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也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美国一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人的智能大体化分为七中类型: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美术也叫空间视觉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在智能。每个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智能优势不同,可以说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大多数的人把目光集中在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的培养上,这是一个偏差,一两项优势智能并不代表一个孩子完全优秀,一两项弱势智能同样不能说明一个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就应该有一个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不能用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表现,发现孩子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要为他创造机会使这种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对待弱势智能,要扬长避短,从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而不是扬长避短。尊重孩子才能更客观的了解孩子,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尊重孩子的兴趣,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有这样一则漫画: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只大灰狼呲牙咧嘴的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这样的情景还少吗?大人们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替孩子做某中选择,逼孩子学画,逼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并美其名曰为孩子负责。可是试问一下这样成长的孩子会体验到快乐吗?反之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做一个教育的引导者,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把孩子放在高压下,这样孩子怎样能跑的快呢?
尊重孩子培养健康的人格。尊重是双方面的。我们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我们,就拿羊和狼的例子来说吧,羊是不会尊重狼的。
尊重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每个孩子都会错误,这并不是他所享有的“特权”,而是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未成熟所至。这个时候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看待孩子的错误,进行析情入理的分析,对孩子先肯定,让孩子在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我过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则教学故事:有个叫王交的同学,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陶老师制止了王交,但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请王交放学后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首先他奖给王交一块糖,因为王交准时没有迟到,第二块奖励王交听到制止声就没有继续打人,第三块奖励王交有正义感,因为他所打的男生欺负女同学,这时王交主动承认错误,陶老师又奖励了他一块糖,奖励他知错就改认识自己的错误。教育就象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都应该记住这个故事,都应该拥有这四块糖,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现实中我们常常这样对待孩子的错误“怎么搞的?你不知道小心呀?”“就你总打人,打人是坏孩子。。。。。。?类似的话语太多了,我们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说教,问题就不曾改变过,淘气的仍然淘气,这就是我们从来没有深入了解孩子,没有从他行为的本身出发,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来看孩子而只把眼睛盯在孩子由于幼小是非判断能力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错误结果上,没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如果每个孩子有一个成长的轨道,那他们每个人都处在错误的边缘,我们要做的是把他引向正确的轨道,而不是粗野的给几句批评,去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尊重是双向的,如果我们以身作则先尊重孩子,孩子就会懂得尊重我们,如果他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他会从心底里敬佩你,信任你,如果你粗暴地对他,他会被恐吓暂时吓住,但在心中会产生恶果、对抗、叛逆,你无法接近他的心灵,甚至无法了解他,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们只有尊重教育对象,使其处于积极自愿的状态下,才能释放其内在的潜力,使教育获得成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