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6 21:59:37
晁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0年)西汉颍川人。初习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以文学任太常掌故。奉派至故秦博士伏生处受今文《尚书》。后迁博士、太子家令,为太子(即景帝)所信用,号“智囊”。以对策高第,迁中大夫。上书言事凡三上篇,建议劝农立本,徙民备边,抵御匈奴侵扰,并力主削夺诸候王权力,颇能切中时弊,得文帝赏识。景帝即位,任内史,迁御史大夫,宠幸倾九卿。景帝采纳其议,更定法令,着手削藩。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以诛错为名举兵反,因为袁盎等所谗,被斩于长安东市,父母妻子兄弟同时被杀。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后,引起了诸王的严重不满。晁错的父亲见儿子总是做得罪人的事,赶紧从颍川老家来到长安,劝告他说:“皇上刚即位不久,国家还不安定,你一直主张削藩,以致天下的诸侯都怨恨你,你这是图什么啊!”
晁错说:“如果不这么做,天下就不能安定。”
他父亲说:“刘家的天下安定了,晁家就要大难临头了。你好自为之,我还是回老家去吧!”
晁错的父亲回家后,知道将来晁错肯定会连累自己,于是趁早服毒药自杀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吴、楚七国联合起来,起兵反叛。参与叛乱的七国国王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的侄子,曾跟随汉高祖去讨伐英布,还立了战功。吴国拥有会稽等郡的50多个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在各诸侯国中力量最强大。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向吴王刘濞下诏书,要削掉吴国的两个郡。
这一下惹恼了刘濞,他马上派人去联络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等,一块起兵造反,并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定刘氏社稷。他向吴国的老百姓下令说:“寡人今年62岁,亲自做军队的统帅;寡人的小儿子14岁,也带头随军参战。凡是吴国的男子,年龄在寡人以下和寡人的小儿子以上的,一律随军出征。”
很快,刘濞就征发了20多万人。其他六国也纷纷起兵响应,七国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汉景帝听说刘濞起兵叛乱后,立即派周亚夫带着36个将军和汉军的主力去镇压吴、楚等国的军队;同时又派郦寄和将军栾布各率领一支军队去进攻赵国和胶东、胶西诸国;另外还派大将军窦婴率领军队驻扎在荥阳,做各路军队的后援。
为了尽快平定七国叛乱,汉景帝又听信了大臣袁盎的建议,杀了晁错,然后派袁盎前去和刘濞讲和,表示要恢复他们的封地。
刘濞听说朝廷已经把晁错杀了,并派人前来讲和,不禁哈哈大笑道:“我现在已经成了东方的皇帝,哪里还用得着再拜谁呢?”说完,刘濞就派人把袁盎关押起来。
汉景帝杀了晁错,一直等着袁盎的消息。有一天,校尉邓公从前线回来报告军情,汉景帝问他:“您在前方听到没有,我现在已经把晁错杀了,吴楚七国究竟退不退兵?”
邓公很不以为然地说:“吴王为造反准备了几十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这次起兵是因为陛下削地,名义上说是要诛杀晁错,实际上却是为了夺取天下。从此以后,我倒是担心再也没有人敢给陛下说实话了。”
汉景帝急忙问:“为什么呢?”
邓公说:“晁错害怕诸侯强大起来难以控制,所以才提出削藩的建议,这完全是为了汉朝的百年大计。但他的主张还没有实现,陛下就把他杀了,这等于堵住忠臣的嘴,替诸侯报仇。我对陛下做的这件事,很不赞成。”
汉景帝听了邓公的话,才恍然大悟,马上派人去通知周亚夫,要他抓紧把吴楚七国的乱军消灭掉。
不久,周亚夫率军把吴、楚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楚王刘戊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刘濞逃到东越国,也被东越王杀死了。
在北方战场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等人,也相继惨遭失败,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吴楚七国之乱平息后,汉王朝威望提高。汉景帝认真总结了这次的教训,采取了许多限制和削弱诸侯国的措施,使得各诸侯国实际上就成了郡、县,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加强。
晁错虽然死了,但他的削藩主张总算付诸实行了。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继续加强对王国的控制,诸王国名存实亡,汉初分封而引起的割据叛乱问题最终解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