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儿童乐园 > 科普知识 > 音乐艺术 > 正文

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网络 2009-06-25 23:20:12

说两句

  戏剧的主要形式有话剧、戏剧及歌剧等。话剧在我国出现不到70年历史,因此我国19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中国戏剧的发展史就是戏曲的发展史。

  中国戏曲起源于何时,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或认为起源于巫觋歌舞,或认为起源于傀儡戏,或认为起源于战国时期出现的雏型歌舞剧《九歌》,或认为起源于梵剧,或认为萌芽于原始时期的歌舞,或认起源于“百戏”。其实,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艺术,它的发展线索不会是单线,来源也不止一个,它的孕育和萌芽有一个缓慢过程,戏曲都有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戏曲的酝酿和萌芽时期。

  中国戏曲形成于何时,也历来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认为形成于元杂剧,有的认为形成于南戏,或认为形成于“百戏”,有的认为形成于唐戏,等等。之所以众说纷纭,这里有对戏曲的概念、戏曲形成的标志在理解上的不同、对戏曲史料有不同的发掘和解释,更主要的是忽略了戏曲的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我们说,唐代出现了小型歌舞剧、说白等剧种,且出现了剧作家,并出现了两种稳定脚色,这些都使戏曲的独立性愈发明显。因此,可以认为唐代是中国戏曲的发端。到了宋金,出现了专供演戏的瓦子、勾栏,出现了以编剧为职业的“才人”和专供演出的杂剧本子,并有了固定的演出体制,戏曲脚色已发展到五人,还出现了大量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完全以表演故事情节为主的温州杂剧(亦称“南戏”),这些都是戏曲形成的标志。因此,认为戏曲形成于宋金当是较为合理的。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进入成熟时期。元代大批文人走出书斋,直接参与杂剧创作,大大扩展了戏曲专业创作队伍,作家行业性组织书会的广泛建立,有利于促进艺术交流。在形式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来安排故事情节,情节不够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元杂剧运用了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北曲,为戏曲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唱、科、白组成了元杂剧的舞台演出,无论从民间勾栏的盛况、演员的演技和道具的运用等方面看,都比宋代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角色由宋杂剧的净末转为旦末,极大提高了元杂剧的表现能力。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据钟嗣成的《录鬼簿》所载,元代杂剧作家有110多人,作品有500多种,流传到今天的还有130余种。元杂剧的思想内容较为广泛,有反映社会矛盾的,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有反映男女婚姻爱情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的,等等。在元杂剧中,上至皇帝嫔妃、文官武将,下至文人学士、差役皂隶、地痞流氓,所涉及的人物无所不包。既有宫廷的政治斗争,也有激烈的军事冲突,还有一般平民的家庭纠纷,等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反映,勾出了一幅元代社会总体图画。无论从结构的安排、题材的开掘、形象的塑造,还是代言的形式、音乐的运用、体制的确定等方面,元杂剧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明清是我国戏曲的发展时期。传奇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居主要地位。明传奇继承了南戏的艺术形式,但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如将剧情发展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一般在二十出以上,六十出以下;剧本大都分上下两本(卷),且每出戏结尾处,都有下场诗。此外,脚色由南戏的七色,增为十色;曲牌也有所丰富。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传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明末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吴县作家传奇承继明传奇成就,深刻反映明清之际动乱的社会现实,其代表作《清忠谱》人称“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是清代最杰出的戏曲家,在康熙年间相继问世的《长生殿》和《桃花桃》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名作,是清代传奇的双璧。明清杂剧的成就次于明清传奇。明杂剧在形式上较之元杂剧有了较大变化,如折数不限、曲调不限、主唱不限等,因此明杂剧又称南杂剧,与北杂剧(元杂剧)相区别。但明杂剧在内容上,很少有元杂剧那种具有强烈战斗性和现实主义的作品。到了清末,清杂剧已成余响尾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