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09-06-24 13:57:13
女儿笛笛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她活泼、可爱,会笑着向客人问好,还能在众人面前唱歌、背诗、讲故事,可是在不久前,女儿还是一个见了生人就往往妈妈怀里钻的“黏人虫”呢。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工作比较忙,所以女儿从小由姥姥带着。老人家带孩子非常仔细,非常小心,因此,笛笛的胆子较小,见到生人比较发憷。姥姥越是让笛笛叫人,女儿就越往大人怀里钻。没办法,姥姥就说:“哎,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久而久之,女儿也就更不爱开口叫人了。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玩,碰到一个朋友,我让女儿叫人,女儿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来,我问女儿为什么不叫人。女儿冒出了一句:“笛笛不会。”我愕然了。原来,女儿已经在大人不经意的谈话中,为自己下了定论——我不会。
女儿在家里爱说爱唱,可到了外面就不爱说话了。这与孩子的性格和大人带的教育方式都有关系。于是,我开始尝试做女儿的工作。在家时,我和女儿交谈,告诉她,见人要问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还给她讲了《小猪有礼貌》的故事,让她向小猪学习。女儿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地不再害怕客人,会冲客人甜甜地笑了。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女儿向客人问好。每次女儿都求救似地望着我,我说:“没事,妈妈和笛笛一起向客人打招呼,好吗?”终于,她声音小小地叫出了第一声“阿姨好”。我大大地表扬了她,女儿也冲着我甜甜地笑了。原来进步是这样让人感到开心。为了让女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在她不到3岁时,我将她送入了幼儿园托班。在半年的集体生活中,女儿慢慢地不再害怕见人了,从以前的“胆小兔”变成了爱说爱笑的“快乐兔”。
女儿的这种情况,我在班上也曾碰到过。有一次,小班的一位幼儿入园时,他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这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喝水,不爱睡觉……”说这些话时孩子就在身边。我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孩子真的不爱说话吗?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身为幼儿教师,我想对家长朋友说:请您别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孩子不爱……”,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我不爱……我不行……”的意识。这样一种暗示,往往会让孩子在还没有真正尝试的时候就体验到了被否定的滋味。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