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09-06-24 00:26:04
人们对于幼儿期出现的心理现象应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正确的判断,若出现与幼儿心理发展指标不符的特殊现象,应判别这种特殊现象是否正常,以及确定若不正常应怎样正确处理。幼儿期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状况还会影响今后的心理发展。下面就幼儿期出现的几种特殊心理现象作一下分析。
一、“想象与现实混淆”现象
“想象与现实混淆”,是指把想象的东西当作现实的东西。幼儿期儿童有时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经得到的东西,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此外,幼儿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样,身临其境,或与剧中人物同兴奋,共忧愁,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这也是由于想象与现实混淆的缘故。这种现象在有些幼儿身上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
成人应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组织幼儿学习活动时,一方面使幼儿在想象中和故事或游戏中的角色一样活动,分享角色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引起恐惧、害怕等情绪。尤其对年龄较小且又胆小的幼儿,在有关的活动中,更要多加说明,使他们知道这些不是真实的,不要害怕。此外,父母和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幼儿说的与事实不符的话都简单地归之为说谎,而应深入了解,弄清真相,假如是想象与现实的混淆,就要耐心指导幼儿,使他们分清想象与事实。
在“想象与现实混淆”的现象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假想的游戏伙伴”,这是幼儿正常的感情表达形式。幼儿把想象中的人或动物当作真实的,他们对它说话,和它一起玩,在谈话中提到它。据调查约有15~30%的儿童在3到10岁内有假想的伙伴。这些无形的朋友一般在儿童两岁半到六岁左右来到幼儿的生活中,一般在幼儿学龄时消失。
在幼儿期,幼儿和某个不存在的人一起游戏,这不是什么病态,但大部分家长感到无法忍受幼儿的这种“神经兮兮”。家长应明确认识到,有假想伙伴的幼儿通常也能和其他幼儿玩得很好。他们在和其他幼儿游戏时,就不再带上他们的假想伙伴。独生子女和第一个孩子比有哥哥姐姐的幼儿更可能有假想伙伴,这表明这些幼儿找到了免于寂寞的巧妙方法。与智力方面缺乏创见的幼儿相比,聪明伶俐、寓于创造性的幼儿更可能有假想的伙伴。
二、“情感”共鸣现象
幼儿期的儿童常表现出“情感共鸣”现象,即看到别的儿童哭,他也随着哭,看到别的儿童笑,他也跟着笑。
“情感共鸣”现象在幼儿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正常现象。这种现象与以后儿童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仅能够感知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移情。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比较敏感,能通过与人交往,立即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反应并有所体验,有的幼儿则比较迟钝。有些幼儿随年龄增大,“情感共鸣”逐渐减弱,对他人的情感反应也就相应迟钝了,而另一类幼儿则始终保持了“情感共鸣”的敏感性,也就使他能迅速地感受并体验与他人相同的情感。情感的敏感性可导致幼儿心理向不同方向发展:一方面使幼儿能产生较强的移情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导致幼儿过度敏感、细心,易于情绪化;情感的反应迟钝则可能造成幼儿性格上的缺陷:软弱,没有主见,易随波逐流。因此,对于幼儿的“情感共鸣”现象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朝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幼儿期,‘重听”现象,“记忆恢复”现象,“想象与现实混淆”现象,“情感共鸣”现象等都是特殊现象。这些现象之中既有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有心理上的缺陷。当发现这些特殊现象时应正确加以辨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心理发展的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培养;不利于心理发展的,要及时纠正并想方设法消除。只要成年人能正确对待这些现象,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顺利地渡过美好的幼儿时期,活泼、可爱、健康地成长。
三、“重听”现象
“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当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时,说明他们的听力已经有了缺陷,应该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重听”现象对幼儿的言语听觉、言语及智力的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重听”现象会对幼儿的言语听觉产生消极的影响。幼儿的言语听觉有赖于听觉的好坏,“重听”现象使幼儿无法听清楚别人的讲话,或听得不完整,致使言语听觉无法得到训练,久而久之,言语听觉能力就会越来越差,“重听”现象也会愈来愈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重听”现象会对幼儿言语产生消极的影响。良好的听觉是训练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前提,一个人若没有听觉,根本就不能进行言语表达,也无法与人交流,推而言之,差的听觉也会阻碍幼儿言语正常、迅速地发展。
第三,“重听”现象对幼儿智力的消极影响。智力是对外界刺激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听觉,幼儿可以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然后再通过大脑加工分析,从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使幼儿的智力在此过程得以提高。幼儿的“重听”现象使幼儿无法通过听觉获得准确、完整、清晰的材料,致使幼儿无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智力的发展相应地就会受到阻碍。
由于“重听”现象对幼儿诸多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成人应及时发现其产生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在幼儿期就彻底根除,以免后患。
造成幼儿出现“重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的听觉器官(主要是耳)出现问题,导致幼儿听力上的缺陷;二是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作为成年人,对这两种情况应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一是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幼儿的听力缺陷,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幼儿身体疲倦,可能是情绪不稳定,还有可能是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等等。排除了这些干扰,有了良好的注意作基础,对幼儿的听力进行认真训练,如采取老师讲,幼儿复述故事等方法,就可逐步恢复幼儿的听力,“重听”现象也就可以纠正了。
四、“记忆恢复”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是幼儿的另一种特殊心理现象。根据记忆的一般规律可知:人们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幼儿身上却出现与此相反的现象,即量的增加。也就是识记的内容在后来回忆时比即时回忆要多。比如:让儿童识记儿歌、故事,许多幼儿过了一两天后记忆儿歌、故事的内容要比当时记的效果要好。这就是记忆的恢复与增长。
“记忆恢复”现象之所以发生,一方面由于在识记时有积累的抑制,影响识记的记忆效果,过了一段时间,抑制解除,记忆效果又提高了;另一方面,是由于识记材料的前部和后部的作用所引起的消极影响,过一段时间抑制解除,记忆也就恢复了。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较成人普遍,是因为幼儿的皮层细胞比成人更易产生疲劳所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