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2009-06-22 18:08:43
对于社会中发生的偷孩子事件,给了我们的家长很大的警示: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自我防护力!
儿童对危险具有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如何让涉世未深的幼儿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躲避可能受到的侵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这是每一个家长急需补上的一课。
面对手无寸铁、善良无辜的孩子,我们除了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外,作为家长,如果能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我们看看专家设计的几种常见的情境,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进行自我防护。
情境一:陌生人递给幼儿一瓶饮料。(饮料只是一个代表,它可以泛指一切可以诱惑孩子的物品,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些东西骗取孩子的信任。)
自护技巧: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这样做可能受到的侵害。
专家点评:与人交往中的自我防护技巧是最难把握的,因为人有智慧,孩子往往比较听话地遵守一些固定规则,但他们不会应对种种变化。可以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陌生人给的东西,一定要经过父母的手,再递给孩子。这样,父母就成了把关的人。
情境二:在不认识的地方,与家长失散,找不到家长,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自护技巧:让孩子熟记“家庭号码”,包括父母的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小区名、门牌号)或工作单位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人的信息。
专家点评:必须让孩子知道一些必要的“家庭号码”。告诉孩子,找不到家长时,哇哇大哭不解决任何问题,“家庭号码”可以帮他们找到家。要让孩子知道,碰到可以信任的大人(比如警察)后,把这些告诉他们,这些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很快帮他找到家人。
情境三:受到一些大孩子或陌生的大人玩弄、欺负甚至一些心理变态者的猥亵。
自护技巧:教会孩子大胆地说“你没有权利欺负我”、“别碰我”,用模拟场景实地训练几次,让孩子大声喊出来。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不可侵犯的,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尊严。
专家点评:传统教育往往给孩子灌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道理,但我们不能让孩子一味忍让,这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告诉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碰到这些情况,孩子可以通过挣脱、哭、闹作为一种反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勇敢地说出“别碰我!”,能说出这样的话,表明孩子有足够强的“心灵力”。
“心灵力”约等于“智慧”,它是通过儿童自我心理建构获得的能力,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不可侵犯,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成熟独立的人格。
情境四:幼儿园放学时,陌生人或父母单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
自护技巧:教孩子学会拒绝,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几个亲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给孩子打电话,亲口交代今天将由谁代替接送。
专家点评:拒绝陌生人不难,最难的是熟人,比如父母的同事等。他们有可能因工作关系或生意上的冲突拿孩子作为人质。让幼小的孩子对人产生戒心,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难题,我们想更多地给孩子展示世界的真、善、美,让孩子更阳光;但假、丑、恶的东西也需要让孩子知道,因为孩子毕竟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他们需要知道社会复杂的一面。
情境五:幼儿被他人恶意诬陷偷窃钱物,别人要求他承认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罪名”。
自护技巧:对人诚实,对己诚实,敢说真话。这是反击一切恶意诬陷的武器。
专家点评:不要忽视这种伤害,它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我们难以估计的。这种伤害是隐性伤害,我们不一定马上发现它的后果,但这类事件对孩子的人格影响很大。诚实的孩子不会轻易拿别人的东西,也决不会容忍别人诽谤自己的名誉。首先让孩子做到真正诚实。然后让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名誉。这样的孩子敢说真话、做真事,敢于表达自己的正确观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