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1 21:30:56
作为成年人,偶尔碰伤、磕伤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但如果这些小伤口出现在孩子身上,父母们却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心惊肉跳—伤口周围的红肿是不是发炎引起的?那些奇怪的白色肿块是什么?无法立即止血怎么办?头部受伤是不是很危险?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受伤后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令家长害怕的反应。仅在美国,每年急诊中心处理的儿童外伤病历就高达1100万宗。综合统计,儿童外伤包括划伤、扎伤、擦伤和淤伤。针对不同的伤口类型,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大家掌握正确的处理和治疗方法,我们专门咨询了儿科医生。
划伤主要步骤:止血
划伤后的出血最让家长担心,特别是当伤口出现在头部,孩子的头发容易和伤口、血液混在一起,无法直观判断伤口的情况。记住一点:头皮受伤后容易出血较多,但通常不必太过担心。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用力压住伤口,减少新的出血,同时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等待医生对伤口进行处理。由于血和头发往往粘连在一起,伤口的清洁和处理比较复杂,所以最好让医生来进行专业处理。
对于头部以外的其它部位的划伤,家长基本上可以在家自行处理。如果可能的话,建议使用深色的毛巾,这样可以减少鲜红的血色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的紧张感。用毛巾包几块冰,压在伤口处冷敷,可以达到止血、镇痛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避免一个妈妈们常犯的错误——反复拿开毛巾查看伤口的情况。冷毛巾必须稳固而轻柔地压在伤口上至少5分钟,切勿经常将毛巾拿开查看伤口。5分钟后,如果伤口仍有出血,可以将按压时间延长5分钟。95%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都可以止血。若10分钟后仍流血不止,或者发现伤口脉动性出血—每隔片刻伤口都会有新的血液流出,就意味着伤口可能伤及动脉血管,应该立刻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伤口缝合手术。
具体方式:止血后,用冷水和肥皂将伤口清洗干净。切勿用热水,因为热水会加速血液流动,刺激出血。不要使用外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刺激伤口,这些消毒剂会杀死伤口愈合所必要的新细胞。另外,不要使用抗生素药膏,这类药物会影响伤口愈合速度。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可贴,以减少伤口与细菌和脏东西的接触。
扎伤主要步骤:冲洗伤口
孩子不小心被钉子扎破了脚,家长在查看伤口时往往只是发现脚底板有一个小洞,基本没有出血。扎伤由于创口很小,非常容易被忽视,却最容易受感染。尖物刺入身体的时候会带入细菌和污垢,然后这些小东西就会潜伏在体内伺机作乱。为避免感染,应尽快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切勿使用已经开封的瓶装水,特别是被阳光直射过的饮用水,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细菌。
具体方式:处理扎伤,不需要绷带或者抗菌素药膏,由于伤口面积小而且深入肌肤,这两种东西都不管用。受伤后头一两天,应每天早、晚检查伤口变化,观察有无感染:
●浑浊状水泡——脓疱病的症状,这是非常常见的皮肤感染,局部使用外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出现红斑,患处发热、疼痛,并可能伴有低烧—蜂窝组织炎的症状,须服用口服抗生素;
●粟粒疹—呈肿块状,通常由葡萄状球菌引起。不必过分惊慌,因为儿童葡萄状球菌感染通常非常容易治愈。
擦伤主要步骤:涂抹药膏
孩子不慎跌倒在粗糙的路面,膝盖、肘关节容易造成擦伤。这时候应该立刻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在患处以保护外露的内层皮肤。家长可以选择外用消炎软膏在创口处涂抹薄薄的一层即可,不需要用创可贴或绷带固定。
具体方式:如果在清洗伤口过程中,患处表面发生软化浑浊,妈妈可以不必担心,那些软化物质主要由纤维蛋白和凝结物质构成,有助于伤口结痂,促进愈合。连续使用抗生素药膏2-3天,直到擦伤处出现红黑色或黑色硬痂为止。
淤伤主要步骤:冷敷
最让父母害怕的淤伤就是孩子脑袋上撞出的大包,我们总是禁不住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大脑损伤呢?其实,事实往往没有那么严重。专家指出,因为头部震荡造成失去意识长达5分钟或5分钟以上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在CT扫描中被发现有异常。而在这5%中,只有10%属于严重伤害,其余绝大多数基本都可治愈。当然,淤伤也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因为那是皮下组织出血的外观表现。冷敷可以达到镇痛消肿的效果。
什么时候必须看医生
具体方式:冷敷20分钟,停20分钟,反复进行2~3小时。将患处适当抬高也有利于消肿,因此如果伤在腿、脚处,可以用枕头将腿、脚垫起来。
什么时候必须看医生
如果孩子号啕大哭,在你怀里不停挣扎,使你无法看清伤口的情况,应该立刻上医院,因为伤口中可能混进了碎片或者玻璃之类的杂物。同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必须在6小时之内找医生诊断:
●伤口长达5厘米以上;
●面部划伤(除非伤口非常浅,而且长度不超过2厘米);
●关节划伤,伤口在运动中容易开裂;
●伤口深至脂肪层,神经细胞和肌腱也可能被损伤;
●伤口出现缺损,轻轻拉住两侧的皮肤,如伤口向你“咧开了嘴”,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是否需要接受缝针或绑蝴蝶绷带。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