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20 18:44:42
如果婴儿的体重大大低于2.3公斤,把他留在医院里也许会更好一些,因为那里有恒温箱,而且能得到专门的护理。
难以克服的忧虑多数早产婴儿后来都发育得很正常。尽管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体重增长缓慢,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就会迅速增长,把原来的体重不足弥补上。但是,他们在成熟方面的欠缺自然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比如,早产2个月的婴儿到了“1周岁”的时候只应当被看作“10个月”大。
体重2.7公斤的早产婴儿早产婴儿的体重达到2.7公斤的时候,他就可以和其他正常婴儿一样,不再需要大人的悉心照料或者担心。对此,父母可能不敢相信。最初的的时候,医生可能会提醒父母,让他们不要过于乐观。只是到了后来他们才慢慢地让父母放心。最初,婴儿很可能不得不放进恒温箱里,由护士和医生经常观察,用吸管喂奶。尽管现在的多数医院都鼓励父母在早产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抚摩一下孩子,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喂奶,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里父母可能都没有机会走近孩子。母亲也许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医院,自己一人回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父母就将过着一种怪异的生活:他们在理论上知道自己有一个孩子,但是在感觉上又好像没有孩子。正如有些这样的家长说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是医院的,而不是我们的。”
因此,当医生最后说可以把孩子带回家的时候,他们之所以会觉得十分害怕和不自在,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甚至可能找出各种还不能把孩子带回家的理由。护士和医生都理解父母的这种矛盾心理,而且可以帮他们克服。比如,一定要在护士的监督下学会在家里护理婴儿的各种方法。这样,你就会有信心做好这件事了。另外,在把婴儿抱回家之前的最后几天,要尽量在医院里多和婴儿在一起。这对你也是有帮助的。
把婴儿抱回家以后,刚刚做父母的人就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操心事:室内温度、婴儿体温、呼吸、打嗝、大小便、食物配制、日程安排、婴儿哭啼、腹痛以及是否会宠坏孩子等。所有这些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早产婴儿的父母头上。也许需要过好几个星期的时间他们才能获得自信心,需要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才能确信他们的宝宝与任何其他同时怀孕的婴儿一样健康,结实和聪明。
烦人的亲戚和邻居除了上述问题以外,也有来自外界的干扰。邻居和亲戚好像比孩子的父母还要紧张、着急和投入。他们不停地问问题,大惊小怪,唠叨个不停,以至于让孩子的父母几乎无法忍受。许多来访的客人会投完没了地和父母说,什么早产婴儿会多么脆弱,多么敏感等道听途说的事情。如果他们说的事情属实,将给父母带来严重的坏影响。更为不幸的是,这些没有根据的说法将会严重地影响父母克服紧张的决心。
喂奶早产婴儿的体重达到1.8公斤的时候就可以出院了。你应该弄清楚孩子在医院里的时候一次喂多少,和多长时间喂一次,这样回到家以后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继续喂他。如果你用奶瓶喂奶,当你看到他能够像足月的婴儿那样吃奶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增加他的食量和延长喂奶间隔。
一开始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婴儿吃奶的阶段以及后来吃固体食物的时候,要根据他的愿望,让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以免吃得过多。由于他看上去很瘦,所以你可能很希望他多吃。你可能会认为,如果他能多吃一点奶,就可能会长得越来越胖,从而也就能具备更强的抵御细菌的能力。但是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孩子的胖瘦毫无关系。像任何正常婴儿一样,你的宝宝也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以及满足这种规律的胃口。如果你喂得太多,就会使他的食欲下降,从而减慢他的体重增长的速度。
和正常的婴儿一样,早产婴儿也要长到4至6个月的时候才可以喂固体食物。尽管父母渴望孩子快速成长,但是,也必须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以便他能慢慢地喜欢吃固体食物。而且,只有当他显得还想多吃的时候才能给他增加定量。换句话说,就是要防止孩子出现不爱吃饭的问题。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如果母亲想用母乳喂孩子,那么她在医院期间就应该一直定时地吸奶喂孩子。当孩子长得强壮起来以后,护士通常会在孩子出院之前就辅导母亲如何给孩子哺乳。由于孩子一开始是用奶瓶吃奶,所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学会用妈妈的乳房吃奶。他一开始的时候很容易感到疲劳,而且每次吸到的奶也很少。你可以请一位在哺乳早产婴儿方面既有经验,又感觉轻松自如的以给他在浴盆里洗个澡(一定要注意给他保温)。等到他的体重增长正常的时候,你就可以像正常婴儿一样把他抱出门去了。
即使在婴儿刚回到家里的时候.父母也没有必要带口罩。一定要让他习惯于家里的平常细菌。和其他婴儿一样,不能让他接触患有感冒或者其他传染病的人。但是除些以外,就没有什么需要专门谨慎对待的问题了。
脆弱父母可能会注意到,有些早产婴儿不容易激动。但是,如果发现孩子太容易发怒,而且不容易平静下来,父母也不必觉得内疚或者生气。
防疫和足月出生的婴儿一样,早产婴儿的免疫措施也要在出生后两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这是因为早产婴儿对打针没有多少反应,而且他们特别需要预防像百日咳这类的疾病的感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