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9 07:36:30
40岁的吕伯明斯基是一个喜欢微笑并经常能在生活中保持好心情的人。
吕伯明斯基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研究人员。她试图通过试验,找出如何控制人的快乐情感,但最后发现长时间保持一种高兴的心情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吕伯明斯基新近订到了一辆汽车,这种物质的快感确实让她在瞬间情绪高涨,,但这种感觉能否持久?能否保证她一直处于快乐之中?这些,都是她研究的范围之一。
平常,吕伯明斯基和她的研究合作者们很少见面,大家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答卷,而吕伯明斯基在家中查看,但为了评估受调查者的可信度,她设计了一些交叉提问并做些诸如统计他们完卷时间之类的工作。
留住幸福很困难
一个心理学实验调查幸福感持续的奥秘。为什么人很难为一辆新汽车或其他类似东西而持续保持愉悦的心态?我们需要调整,以迅速回到我们的正常心境。典型的关于“享乐主义心态”的例子是一个70年代关于彩票中奖者的研究,研究的结论是彩票的头奖获奖者在一年后的快乐程度甚至还不如一个没有获奖的人。这也许能够揭示,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类似收入、婚姻、健康和居住环境这些主要的物质改变都不能使我们一直快乐。而且在对大量人群——包括双生子和养子的调查中发现,几乎50%的快乐度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幸福感基因基点”一直使人类的幸福感保持在只有50%的水平,因为任何幸福感的突然上升都会使幸福感迅速跌落到正常水平之下。
“在这方面有这样一种趋向,”吕伯明斯基的主要合作者、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坎农·谢尔顿解释道,“一些人认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例如你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但是很快你发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你的心情必然会不受你控制而低落下去。”
我们的幸福建立在什么之上?
吕伯明斯基、谢尔顿和其他的心理学家戴维·施凯达一起在研究关于决定幸福感因素的简单构成图表。其中有一半是基因因素,而大约只有10%决定幸福感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而除了这60%,剩下的40%又是些什么呢?”
因为从前没人把他们放在一起研究,所以至今仍是不解之谜。但是把基因和情景的因素排除后,那些剩下不同的部分必然是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的部分,而这些心理和行为上的主要差异部分正是我们抵御心情低落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这些主观性因素,吕伯明斯基希望找出如何让人们能够停留在心情最愉悦时刻的方法。
理论上来说,就像控制运动员饮食和日常活动使他们的体重不同于他们的基因设定一样,幸福感的基点也是能够通过外部行为来改变的。
吕伯明斯基说,在她进行这项研究之前,“在人类的幸福感研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真空”。
“彩票研究令人们对心理行为的干预持一种排斥态度”,吕伯明斯基的导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是这样解释的。
历史上,虽然科学家们早就把“幸福”这个东西包含的内容研究了无数遍,但对它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某些相关方面的“旁敲侧击”而进行的,至今为止,研究成果都未能显示在各类思想情感活动中,幸福感是处于一种支配地位还是一种被支配地位。
早有研究发现,和社会有紧密联系的人群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普遍大于那些孤独者,这也是那些容易开心的人为什么更容易交到朋友的原因。因为周围的人能够被他的快乐感染而获得一种相互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幸福怎么才会来
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它需要对大量人群作长时间研究,2年前,吕伯明斯基和她的搭档收到了国家心理健康学会的100万美元款项专门用于此项调查。
吕伯明斯基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这项工作,亲和力,态度和乐观与否。
她的目标不仅是确认外部作用的效果,更主要是了解幸福感的成因。
吕伯明斯基认为一项活动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持久的重复活动会令人心生厌倦而失去幸福感。
很多时候都有类似的例子,善意的干预和温和的提醒得到不友善的回应,吕伯明斯基说她自己感兴趣的并不是如何能够更快乐,而是研究根本的幸福成因,并找出最终决定的因素。
最新的结论是:持久幸福感取决于进行一项活动的持续时间和与对此活动的适应性,如果勉强自己去做一件事,很难让自己最后喜欢上它。
而研究得出的最大发现是关于幸福感的可调整性,并且相应的效果能够促进幸福感的加深,“许多人并不喜欢事情结果之外的其他效果能加深幸福感的观点,但是它的确是意义巨大的发现。”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