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7 09:09:57
作为一个与不孕症打了10年交道的妇科医生,我经常怀疑上帝是不是在搞恶作剧:有些并不想要孩子的女人,一次又一次意外怀孕;又有些一心一意渴望做母亲的女人,却要经历许多挫折和考验。
许多时候,看到身边一些聪明又可爱的女子,享受着爱情,追逐着成功,因为怀孕计划还比较遥远,她们并没有对此投入太多关注,她们会在极度疲倦时点起一支香烟,一闪念:“怀孕前提前半年戒掉它!”殊不知,她们已在浑然不觉地透支着女人最重要的一项天赋——生育能力。
真想大声地提醒她们:“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很想做母亲的啊!”
一大透支: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造成盆腔炎,结果殃及输卵管——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生育通道,它的内径只有圆珠笔芯粗细。输卵管发炎后造成堵塞,从而发生不孕。
药物流产比手术流产的危险更大,因为出血时间更长,感染机会更多。
另外,如果反复做人工流产,会使子宫的功能层变得贫瘠,怀孕时,胚胎就像石头地里的小树,为了得到多一些的养分,必须拼命往深里扎根。分娩时胎盘不能自动娩出,更重的,就成了“胎盘植入”,胎盘和子宫长成一体,医生只得将子宫切除。做流产的次数与未来发生的危险是成正比的。
二大透支:吸烟
怀孕是一个很自然的生理过程,大多数女人都能轻轻松松度过10个月,而吸烟的女人,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
烟碱和尼古丁造成全身血管病变,子宫血管也因此受累。怀孕早期容易发生流产;到中期,发生“妊高症”的危险比较大,全身血管痉挛,血压增高。妊高症是怀孕期间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长期吸烟更会伤害身体的整个激素系统,影响卵巢的功能,导致内分泌原因的不孕症。我们都知道,吸烟的女人容貌早衰,而这只是身体外在的表现,反映了内部备受摧残的激素系统——女人亮泽的容颜是靠雌激素来滋润的。
我的一个病人,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可是,她觉得有一项无法弥补的遗憾,从37岁那年,她已经为治疗不孕症整整奋斗3年了。
最初检查,发现两侧输卵管不通,一侧全部堵塞,另一侧有粘连——这很可能是多年前一次人工流产遗留的问题,虽然当时她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因此,她决定接受试管婴儿,但不幸的是,检查发现她内分泌系统紊乱,不但影响排卵,而且即使人工授精成功,将受精卵种植在子宫里,也很难保住这个孩子。
其中一项激素——促卵泡激素,比正常水平要高,这种情况一般只在绝经女性中才会出现。激素水平不正常,与她长期吸烟有很大的关系,虽说她为了怀孕已经彻底戒烟3年了,身体里仍遗留着尼古丁的危害。
找到我时她十分伤感,告诉我:“对我来说,怀不怀孕倒不是主要问题了,但我刚刚40岁,身体就衰老得像绝经女人一样,心理实在不能接受!”
三大透支:年龄超过35岁
1990年我成为一名妇科医生时,女人们多在25岁左右生育;10年过去了,生育的平均年龄往后推迟了大约5年,30多岁生孩子很平常。
从女人的生理规律来说,生育能力最强在25岁,30岁后缓慢下降,35岁以后迅速下降,44岁以后,87%的女人失去了受孕的能力。
最近国外做了一项实验,体外进行人工授精,40岁以上女性的卵子与年轻男子的精子为一组,30岁以下女性的卵子与50岁以上男子的精子为另一组,后者的成功率显著比前者高。这说明,年龄增长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更大。
对于男性,精子每30天就会更新一次,而对女人,从一出生开始,卵子就与我们随身相伴,我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年龄都会影响到卵子的质量。超过35岁,意味着卵子已经陪伴你经受了35年的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各种化学物质,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35岁以上怀孕的女人通常是经过一番策划的,打击也就格外沉重!因此,如果有做母亲的打算,最理想的生育年龄是26~30岁,如果条件还不成熟,也可以尽量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来推迟年龄给身体带来的变化。
四大透支:经期性生活
时髦女性张扬着“经期不快乐,枉度好时光”,将经期性生活的古老禁忌一股脑儿打个粉碎,另一些时髦的医生也声称:“只要本人感觉好,经期性生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对此我实在不能苟同。因为,经期性生活很难避免两种危险,一是盆腔感染,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二者都是摧残生育能力的“杀手”。
宫颈平时有黏液栓将其封闭,防止阴道中的细菌进入盆腔,而在月经期间,宫颈很松弛,保护作用下降,而性高潮中,身体里会产生负气压,将细菌和血液吸入盆腔。
细菌会造成感染,而逆流的经血在盆腔里种植下来,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如果不避免,那么,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我本人认为:必须等到月经末期,仅有少量咖啡样分泌物时,性爱才安全,而且必须使用避孕套来预防感染。
五大透支:性传播疾病
在一切性传播疾病中,衣原体和淋病最为危险,经常毫无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盆腔炎,造成不孕症。
因此,慎重选择性伴侣很必要,爱的代价不要是未来做母亲的幸福。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