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孕育指南 > 准备怀孕 > 不孕不育 > 正文

宫颈糜烂的类型及修复过程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17 06:24:14

说两句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局部特征之一,长期以来临床医生将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视为同义词,但根据其病变过程的不同,将宫颈糜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宫颈糜烂的类型

  (1)假性糜烂:糜烂的病理学概念是指“表面上皮的脱落”,而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宫颈糜烂,多为宫颈外口周围的红色区域。阴道镜检查时,在红色区表面涂以3%醋酸后,可见到红色区域局部呈“葡萄串”改变,此乃柱状上皮水肿引起。如对该处行活体组织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到表面被覆柱状上皮。因此,如严格按照糜烂的病理学定义,此处并不属于糜烂,故有人建议称为假性糜烂。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宫颈糜烂,多属此种。

  (2)真性糜烂:由于宫颈表面经常有较多的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覆盖,这些分泌物长期刺激、浸渍宫颈外口周围的鳞状上皮,再加上宫颈深层组织的炎性浸润,使覆在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失去活力而脱落,形成溃疡,这就是真性糜烂。但这一糜烂面很快就被其周围的柱状上皮所覆盖,形成表面呈颗粒状、有一定光泽的红色区域,即假性糜烂。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宫颈糜烂,多属于假性糜烂,而真性糜烂只是这一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其转归将是表面被柱状上皮覆盖而成为假性糜烂。

  根据病变程度的不同,宫颈糜烂的外表特征也有很大差异。临床工作中常将宫颈表面柱状上皮生长缓慢,仅为较正常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外观平坦,表面潮红、光滑的这一类型称为单纯型糜烂。如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快,并向间质生长,形成腺体增生、扩张,肉眼观表面呈细小颗粒状,称为颗粒状糜烂,或滤泡型糜烂。如间质增生明显,宫颈表面形成许多小的突起或沟回,肉眼观表面高低不平,此种类型糜烂称为乳头状糜烂。

  以上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糜烂的病理学概念进行的。前已述及,宫颈糜烂的原因很多,除与创伤造成宫颈粘膜撕裂、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有关外,还与体内内分泌的改变有关,因此又有人将这种类型的糜烂分为先天性糜烂和后天性糜烂。

  (3)先天性糜烂:在胎儿发育期,除阴道上皮外,其它生殖道上皮皆起源于体腔上皮。当胚胎发育至第3或第4个月时,子宫颈管内的圆柱状上皮和宫颈阴道部表面的鳞状上皮已经可以明显地区分,此时两型上皮的交界处不是在宫口,而是位于子宫颈管内。当胚胎发育至第6--7个月时,宫颈的柱状上皮已具备了分泌功能。在妊娠晚期,这些柱状上皮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宫颈粘膜柱状上皮增生,开始向宫颈口外方生长,并超越了宫颈外口,因此在新生女婴约有1/3宫颈外观类似成人的宫颈糜烂。由于此时并不存在裂伤、感染等形成宫颈糜烂的因素,故把这种糜烂称为先天性糜烂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影响逐渐消退,新生女婴的这种糜烂也自行消退。

  (4)后天性糜烂:后天性糜烂是和先天性糜烂相对而言,多发生在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年龄妇女,宫颈管柱状上皮受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影响而出现过度增生,超过宫颈外口,从而使宫颈外口呈糜烂状。此种糜烂的外观与炎症引起的糜烂无异,只是引起糜烂的原因不同而已。这种糜烂多见于妊娠期,产后大部分都能自行消退。由于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多少有一些差异。此类患者的白带也会增多,但白带的性质为清亮粘液状,紧紧贴附于宫颈表面,不易擦掉。病理检查时柱状上皮细胞下没有炎症细胞浸润,而有腺体和间质增生。说明这种糜烂可能和内分泌改变有一定联系,而和炎症似无直接关系。当然在糜烂的基础上很容易继发炎症感染,但这种炎症表现只是结果,而不是糜烂的原因。

  2.宫颈糜烂的修复过程

  宫颈糜烂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2种形式,一种为糜烂面附近的鳞状上皮向覆盖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下生长,逐渐将柱状上皮推移,最后完全替代柱状上皮覆盖整个糜烂面,这是由鳞状上皮直接覆盖的形式;另一种形式为间接替代,正常情况下,在柱状上皮下存在着一种较少的圆形细胞,称为储备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一定的增生和分化能力。这些储备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细胞,代替柱状上皮细胞覆盖整个糜烂面,使糜烂面重新被鳞状上皮覆盖而愈合。在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往往呈片状散在分布,或呈条索状走行于糜烂面中。由于这种新生的鳞状上皮生于有炎症改变的组织之上,所以极易脱落。一旦遭受刺激,又重新出现糜烂,这种修复与脱落的反复出现,是糜烂不易痊愈的原因。

  在宫颈糜烂的愈合过程中,鳞状上皮不仅可代替糜烂面的柱状上皮,也可沿着腺管向下伸延,使凹陷的腺体及增生的腺样间隙同样由复层上皮所代替,这种腺上皮的复层化与表皮化通称之为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在慢性宫颈炎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据统计,鳞状上皮化生发生率可高达70%--80%。化生的鳞状上皮不管在排列上或是在形态结构上,均属正常范围,是糜烂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不属癌前病变,也没有形成癌的倾向,故不应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相混淆。

  3.宫颈糜烂的分度

  轻度糜烂(Ⅰ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表面的1/3以内。

  中度糜烂(Ⅱ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表面的1/3--1/2。

  重度糜烂(Ⅲ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表面的1/2以上。

  4.宫颈糜烂的临床表现

  (1)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为宫颈糜烂的主要症状,有的甚至是唯一症状。由于病原体的不同,以及糜烂的范围及程度的差异,白带的性状也有所不同。如主要是柱状上皮增生引起的糜烂,炎症感染不明显,白带则主要为透明粘液;如宫颈糜烂伴有明显的炎症感染,白带则呈黄色脓性、粘稠状。糜烂面积较小或为病变累及较浅的单纯性糜烂,白带量可能较少;如果病变累及较深、面积较大的重度糜烂,则白带量较多,偶尔也可能带少量血丝或血液,个别患者有时也可能主诉有接触性出血。

  (2)疼痛:宫颈糜烂出现疼痛症状者比较少见,当病原体累及范围较深时,炎症自宫颈出沿子宫骶骨韧带播散,或沿阔韧带蔓延,可引起慢性宫旁结缔组织炎,出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如炎症波及到主韧带,可出现性交痛,影响性生活。当妇科检查时如触及宫颈,患者即感腰骶部或髂窝部疼痛,此种疼痛多在月经、性交或妇科检查后加重。

  (3)膀胱症状:宫颈的炎症可经淋巴途径播散或直接蔓延至膀胱周围结缔组织,甚至达膀胱三角区,从而刺激膀胱出现尿频、尿痛症状,有时也可继发尿路感染。

  5.宫颈糜烂的阴道镜检查

  由于宫颈糜烂的程度不同,以及宫颈糜烂始终存在着病灶的扩展和修复互相交替的病理改变,所以在阴道镜检查时可见到各种不同的阴道镜图像。

  典型的宫颈假性糜烂表面被覆柱状上皮,与周围的鳞状上皮有明显的分界线,未涂3%醋酸前阴道镜下可见红色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涂3%醋酸后,糜烂面的柱状上皮水肿、变白,数秒钟后可见到成簇的“葡萄串”样图像,每个小葡萄界线清晰,半透明状。如柱状上皮增生比较活跃,则在葡萄的表面出现螺旋状血管或血管袢。周围的鳞状上皮涂3%醋酸后无明显变化,但其和柱状上皮的边缘变白,呈现出一条白色分界线。

  真性糜烂或单纯性糜烂,由于其表面无柱状上皮或仅有一薄层柱状上皮,故涂3%醋酸后见不到典型的“葡萄串”,仅可见到一潮红区,有时伴有一些分支良好的增生血管,看不到明显的白色鳞柱分界线。

  乳头型糜烂由于间质增生,形成许多较深的间隙,阴道镜下可见一些不规则的隆起或凹陷,也有一些凹陷呈脑回样排列。

  处于修复阶段的宫颈糜烂,常见到从鳞状上皮区向糜烂面伸出多条新生鳞状上皮条索,这些新生的鳞状上皮非常菲薄,粉白色半透明状。这些鳞状上皮互相融合覆盖糜烂面,有时在新生的鳞状上皮区残留一些未被覆盖的柱状上皮,即形成所谓的柱状上皮岛。

  在鳞状上皮区很容易看到腺体开口,这些开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口内充满透明粘液。在宫颈炎修复过程中如这些腺体开口被闭塞,粘液潴留形成腺体囊肿。腺体囊肿表面呈穹形隆起,内容物为淡黄色或青白色粘液,表面可见树枝状血管。有些腺体囊肿四周有放射状血管分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