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6-04 22:40:08
通常认为,小孩开始说话就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英文infant(婴儿)一词就来自拉丁语,意思是“不能说话”。当婴儿生长到12个月左右会发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所以在一岁之前婴儿的声带只是用来哭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许多妈妈能分辨出婴儿的哭是因为饿还是因为疼痛,但咿咿呀呀的声音却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这到底是不是婴儿在说话呢?德国发展心理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科学家对出生3~5天到1年的婴儿进行研究,把他们哭泣和咿呀的声音录制下来进行分析,声音录制共分6次,分别是刚出生、出生后3~5天、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共有25名婴儿参加了这项有趣的实验。
结果发现,随着婴儿的生长,哭声和咿呀声的频率会产生变化,哭声的频率从441.8赫兹升高到502.9赫兹,而咿呀声的频率从389.3赫兹下降到336.9赫兹。在旋律上,婴儿饥饿时发出的哭声在中间的时候最尖锐,而疼痛时发出的哭声在一开始时最尖锐。相对而言,婴儿所有的咿呀声都差不多,却与言语的韵律非常相似。
通过科学性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哭泣和咿呀声有着很多的不同。在声调上,哭声越来越高,而咿呀声则越来越低。在婴儿9个月的时候,其咿呀声的频率和旋律出现女性分娩时所发出声音的特点。因此婴儿的哭泣可以被直接当做成年人的哭泣来理解。但咿呀声却有着语言的含义,这说明婴儿用同样的发声器官支配着两种不同的沟通系统。
也就是说,咿呀声不只是无意义、无意识的声音,婴儿不光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还会通过咿呀声试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许在将来的某天,妈妈们能通过婴儿咿呀翻译器直接听到宝宝跟她们说话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