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孕育指南 > 准备怀孕 > 其他 > 正文

女性饮水充分患乳腺癌少

来源:健康报 2009-06-03 14:26:01

说两句

  人体水的来源与平衡

  人体需要的水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供给:饮水、固体食物、细胞氧化。正常环境温度条件下,人们一般通过饮水摄入约1400毫升,固体食物产生约700毫升,细胞氧化约20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水通过尿、粪便、汗液、皮肤及消化道挥发的方式排出体外,排泄量分别为尿约1400毫升,粪便约100毫升,出汗约100毫升,皮肤挥发约350毫升,呼吸道挥发约35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高温环境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长久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

  人体所需水分最容易通过直接饮用白开水或含水90%的饮料而得到有效补充。水也可以通过含水高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得到补充。

  人体水缺乏与水中毒

  与食欲相反,人们喝水的欲望不太强烈。只有丢失2%体重的水分才会感到口渴,只有轻度脱水时才会产生口渴的机制,常常会导致大多数人饮水不足。口渴机制不良、对水的味道不满意、经常摄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参加锻炼、环境状况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轻度脱水的可能性。脱水易感人群是婴儿、老人和运动员,这些人不能充分表达渴感,或者不能感觉到口渴。

  适宜气候下的室外工作,每小时通过出汗损失0.9~1.8公斤的水,这意味着一个73公斤重的人每小时很容易损失掉体重的2%左右。如果活动剧烈或高温环境,液体的损失会更大。人们会感到疲劳、劳动能力降低、口干舌燥。

  身体脱水的早期症状有疲劳、食欲不佳、皮肤潮红、胃部发热、轻微头痛、口干、嗓子干、热耐受不良、尿色加深。损失体重10%的水分就会损害工作能力,出现恶心、虚弱、谵妄、高热等临床症状。

  严重脱水的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身体摇摆、笨拙、皮肤起皱、眼睛下沉和视力模糊、排尿疼痛、皮肤麻木、肌肉痉挛、谵妄。损失水分超过体重20%时就会危及生命。

  在损失水分和电解质的情况下,如手术、外伤等,给病人大量补充水分会产生水中毒,特别是合并发生肾功能不全和激素不平衡时,中毒状况更为严重。随后出现的细胞内液增加会引起大脑组织水肿,伴随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甚至死亡。

  水与疾病

  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将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WHO调查发现,人类疾病的80%与饮水有关。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是由饮水不洁造成的,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达2500万。新的研究表明,慢性、轻度脱水和液体摄入差影响身体健康和机能,具体表现为身体功能、精神机能减退,罹患多种疾病,如肾结石、尿道癌、结肠癌、乳腺癌、儿童肥胖和二尖瓣膜脱垂等。

  以色列、英国和美国开展的研究发现,液体的摄入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如果摄入的水分充足,发生膀胱、前列腺、肾脏、睾丸、输尿管、肾盂、结肠和乳腺等癌症的风险会降低。美国西雅图和华盛顿等地的研究发现,一天喝水多于5杯的妇女比一天喝2杯或更少的水的妇女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45%;男性一天喝水多于4杯比喝1杯或更少的水的男性患癌症的风险降低32%。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饮水充分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79%。另一项对14名心脏功能正常的健康妇女开展的试验表明,轻度脱水会引起二尖瓣脱垂,补充水可以使其得到恢复。

  保持人体水分充足的正确措施

  1.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

  2.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3.活动后称体重,每损失体重0.45公斤体重补充2~3杯水。

  4.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量少色深表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

  5.不要用咖啡、茶、苏打水或酒精饮料代替水。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增加排尿,损失水分。

  6.睡眠时身体也会丢失水分。在一天开始和结束时均应饮用一杯水。

  7.天气温暖时,饮用凉开水是保持体内水分的最好方法。凉水比

  热水吸收更快,冷却身体更有效,可减少出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