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5-19 16:43:36
给宝宝喂粥有学问
阿兰即将休完4个月的产假,准备上班了,阿兰的婆婆说如果阿兰上班后奶水不够的话,她准备给宝宝喂些粥吃。
阿兰弄不清现在就给宝宝喂粥合不合适,思来想去心里觉得不塌实,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做医生的好朋友阿朴家里,把疑问说出来。
“那可大意不得。”阿朴一听,忙摇头,“无论给孩子添加什么食物,都必须依照孩子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要循序渐进。添加粥的过程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规律。”阿朴认真耐心地讲解给阿兰听。
1)从孩子4个月起,可以先给他添加些米汤。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消化液中淀粉酶的生成,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母乳中B族维生素的不足。
2)待孩子第5个月起,才可以补充像奶糕、米糊、稀粥这些谷类(也叫淀粉类)食物。因为大米中谷蛋白面筋的含量最低,最不易引起过敏反应。为避免过敏反应,通常最先添加谷类食物。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其消化道中淀粉酶分泌量明显增多,有助于淀粉类食物的消化。及时添加淀粉类食物不仅能补充乳类能量的不足,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可以培养孩子用匙和咀嚼的习惯。一旦孩子对单一谷类食物耐受力形成,就可以逐步添加其他食物。
这时候,在稀粥中加入少量蛋黄泥或菜泥等辅助食品,可以使5~6个月的大孩子获得更全面的营养。添加这些辅食必须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如添加蛋黄,先从1/4个开始,如无不良反应,2~3天后增到1/3~1/2个,渐渐加到1个;又比如添加蔬菜,先从菜汁至菜泥,乳牙萌出后逐渐试喂碎菜或煮烂的蔬菜。每添加孩子从未吃过的新食品时,必须先试一种,待孩子习惯后再试另一种。添加另一种新的食品时应有3~7天的间隔,不要“多管齐下”。
3)当孩子长到7~9个月时,开始出牙,应及时添加饼干、面包和馒头片等固体的谷类食物。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牙床及颌关节,从而促进孩子牙齿的生长及咀嚼吞咽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小块状食品方便孩子自己用手拿,使孩子逐步从授食向自食过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最初可在每天傍晚的一次哺乳后补给淀粉类食物,以后逐渐减少这一次哺乳量而增加辅食量,直到这次完全以辅食喂给而不再吃奶,然后,在午间依此法给第2次,这样可逐步过渡到2~3餐谷类和2~3次哺乳。
孩子的消化功能进一步完善,添加的辅食品种也逐渐增多。在孩子已经习惯了不同的食物后,可以从孩子已吃过的食物中挑选出几种有机组合,完成由添加单一食品到混和食品的过渡。比如在粥或烂面中加入肉、鱼、蛋、猪肝、蔬菜、豆制品等食品,可以使食谱丰富多彩,菜肴形式多样,从而增加孩子的食欲,更重要的是可以简化辅食添加的程序,减少孩子的用餐次数。而且充分利用不同食物之间营养的互补作用增强营养,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荤菜中铁的吸收。
最后,阿朴向阿兰提供了几种婴儿混和粥的做法。
肉末粥:将瘦猪肉洗净,用刀横断肌纤维,在断面刮取酱状肉泥,加入粥内再煮沸。
鱼肉粥:洗净少刺的鱼,去皮去内脏,用刀刮取腹侧鱼肉,注意勿带骨刺,将鱼肉研碎成泥样加入粥内再煮沸。
蛋花粥:将鸡蛋去壳,把蛋打烂后拌入粥内,搅匀再煮沸。
猪肝泥粥:将洗净的猪肝横剖,用刀刮取切面酱状物,放入粥内再煮沸。
以上各种粥可同时加入蔬菜末和豆制品一道煮着吃。
注意尽量不加盐或少加盐,鱼泥、肉末中需加也应以能尝到一点点咸味为度。因为给婴儿添加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婴儿的味觉较成人敏感,成人觉得较清淡的口味,孩子却会觉得很可口,所以一定不要用成人的口味去给孩子选择食物,千万不要随意在孩子的食物中添加调味剂,否则会使孩子习惯口味香浓的食物,并为日后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留下隐患。如果让孩子养成嗜盐、糖等习惯,还会增加其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