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4-29 18:03:35
幼儿需要慈祥的老师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尤其是身心发展都处于萌芽状态的幼儿禁不住风雨,也经受不了家长的棍棒教育,更受不了教师的各种体罚。但事实却是,幼儿在学校早体罚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罚站、恐吓是使用最普遍的方式。中新网曾报道,广东同德的南方中英文幼儿园的两名保育老师,要求深夜睡觉时讲话的5岁小冯,脱光衣服吹冷空调,此前,小冯曾3次被老师两只手并到一起,用麻绳紧紧捆住。此外,还有包括他等数名同学,也经常被保育老师用绳子绑住双手,幼儿园负责人承认有体罚学生的事实。
这不但未能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教师,更应该熟知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呵护这些花朵。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看,体罚为职业道德所不容,对幼儿“动粗”更是为人所不齿,与教书育人的宗旨背道而驰。
幼儿遭体罚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以幼儿的柔弱之躯,显然承受不了“深夜脱光衣服吹冷空”、“被绳子绑住双手”等残忍手段的折磨,留给孩子的可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发青淤痕”,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伤痕无法轻易抹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并不是慈祥妈妈的形象,而是厉声呵斥、随意体罚的“母老虎”,势必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今后的学业造成影响。幼儿遭体罚事件之外,更多地是家长的愤慨和社会对教师的非议,而这些显然使“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蒙羞,损害了教师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走出动辄体罚教育的误区
“打是亲,骂是爱”,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东方的家庭教育。在古代,整个中国都处于封建专制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政权都是靠压制和武力来维持,需要的是逆来顺受的人格特征,这是专制社会下家庭体罚的背景。
而在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民主和谐、以民为本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健全的、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国家主人。在这种背景下,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畏缩不前,不仅不会让孩子有正直的性格、幸福的人生,而且会让孩子在他人面前显得奴性和低人一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用体罚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发展和一生的幸福,所以,幼儿教育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启蒙,更应该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
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善于观察与揣摩孩子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他、温暖他、激励他,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走出动辄体罚教育的误区,用温暖可亲的手去呵护孩子的幼小的心灵,这样,孩子会扬起人生的胜利之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