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09-03-24 15:44:00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明确规定小学、初中不得办“特色班”。然而,不少家长却认为,孩子在学校培养特长,既有专业保障,又能减少花费,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色班”办办也无妨。
如同“晚托班”一样,“特色班”也面临政策和现实需求之间的“两难”。
教育公平VS因材施教
前些年,“特色班”曾风靡全国,本市不少中小学也纷纷开设外语、奥数、理化“特色班”。有些学校将有学科特长或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单独编班,配套好师资,日常教学中突出特色课程。有些学校则是日常教学与一般班级没有差别,放学后另外“开小灶”。
“特色班”对培养学生兴趣确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特色班”趋热,弊端日益显现。如,一些学校以办“特色班”为名抢生源,造成学校之间生源差距加大。有些学校倾全力扶持个别“特色班”,配置好师资,让其代表学校“出征”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升学“重点率”,造成学生之间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落差,有违教育公平。有些学校则借特色班之名乱收费,加重了家长负担。
为治理“特色班”之乱,本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精神作出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测试选拔学生。随着“晚托班”的取消,课后“特色班”也纷纷停办。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和校长认为,对特色班采取行政手段“一刀切”,有违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首先,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其兴趣不同、各有专长。有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些孩子嗓音条件好,有些孩子对色彩敏感……他们在规定的课程内“吃不饱”,应有不同的特色课程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其次,一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如演奏乐器、绘画、舞蹈,需要从小进行系统训练。再次,各学校不同学科师资有强有弱是客观存在,学校定位、育人文化等也各有不同,因此,应该鼓励学校在保障全体学生完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走特色之路,培养多样化、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特色VS校外培训
学校取消“特色班”,学生就“转战”校外培训班,经济和精力负担增加,令家长十分头痛。
家长王先生想不通:女儿学校的舞蹈教师很棒,不少同学都很喜欢学,但课上时间毕竟有限。放学后老师在学校办个舞蹈班教一教,有何不可?教师水平专业,又熟悉学生情况,学校有场地,收费又便宜很多。学校放着特色师资不用足,“这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吗?”
学校也有苦衷。一位校长透露,收费就是难题。“即使家长愿意负担特色班的成本,学校也不能收,这属于违规乱收费。”据了解,“特色班”问题,与近几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晚托班”类似,学校不能收费。如果学校免费开办,一来教师义务加班辅导,只能短期维持,难以持久推行;二来不少家长认为免费班难保质量,报名者寥寥;三来免费班缺乏约束力,学生报名与退出比较随意,难以管理。“学校的特色培训缺乏合法性和生命力,最终还是会把孩子推向校外培训班。”
普惠保障VS多元需求
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处长赵连根认为,“特色班”面临的两难困境,折射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基本需求与多元需求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它着眼于满足全体学生的基本教育需求,政府埋单的也是国家规定的最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再发展特色与专长,则属于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需求。如学校体育课通过基础活动来保障学生体质,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到,但会游泳、学打网球等,则是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类似“晚托班”、“特色班”等“两难”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探索体制突破。
目前,本市部分区县和学校,对解决“特色班”问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张江实验小学将语数外提高、美术特长、合唱训练等,变成全校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走班”选修,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静安区由政府埋单,各学校放学后免费开出各类“爱心班”,思想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供学生自由选择,一举两得,解决了“晚托班”和“特色班”问题。浦东新区一些地处国际化社区的学校,家长要求加强英语特色教学,通过家校合作协商,最终引进中介机构,向家长收取成本费,开设特色口语课程。
专家认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职能的界定和划分需明确,才能最终解决类似问题。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了事,应通过协商、分工,催生多元的教育服务形式,最终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