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 作者:沈蕾 2009-03-09 15:44:31
在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据说是很权威的心理测试,让你想象自己在一个郊外的晚上,抬头所看见的月亮的形象,我的回答是,没有月亮,我看不见月亮,但是我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月亮的光。
当结果被公布,这个竟然是测试我心目中母亲的形象的时候,我真的很震惊,很惭愧,这种介怀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在我的心中竟然没有母亲的形象?这,太不可思议了。
三四岁之前,我的确觉得妈妈是个很神秘的角色,因为她在医院工作,晚上要上夜班。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是白天和奶奶在一起,晚上由爸爸带着,我还记得爸爸指着下班回来熟睡的妈妈对我说,那是你妈妈。
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又去南京儿童医院进修了半年,在这半年,每天都是爸爸来接我回家。
等到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妈妈上夜班的最大好处是,我回家不用带钥匙,因为妈妈会在家里。结果不带钥匙的坏习惯一直养成,直到三年级的以后,妈妈不再需要上夜班以后,我仍旧几十次的尝到了没带钥匙闭门羹的滋味。
直到逐渐长大,逐渐的经历了很多事情,才发现,原来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一直深深的溶入在我的生命里,不可分割。就好像我曾经的心理测试一样,父母都不善言辞,对我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教育,更多的不断的渗透在我的生活里,用行动让我明白,让我感觉到爱,更学习他们身上的很多品质。
回味多年前黄磊的《我想我是海》的歌词:
没人分享,
再多的成就都不圆满;
没人安慰,
苦过了还是酸。
我觉得这两句说的竟然是父母。
朋友来了又去,聚了又散,因为时间抑或空间,从亲密变得疏远。
当我在每一次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我身边陪伴我的就是妈妈。即使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时候。
因为妈妈说过,别人的事情,我会难过,我会不好受,但是只有你,会让我觉得心很疼。你小的时候,我没时间陪你,我很内疚,所以现在,我都会尽可能的陪着你。
现在,妈妈已经内退,为了更好的陪伴我,她来到了上海工作,和我住在一起,也为了照顾我的生活。虽然这些年,我自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孩子。
虽然我们和爸爸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我们每天晚上都会用QQ视频语音聊天,感觉就好像从来没有分开一样。
去年冬天,好友的父亲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我看见他的签名写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全家人都在一起的愿望,迫切的想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就是在一起。
反过来,孩子对父母也是一样。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我的身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都要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等到我组建起自己的家庭,有了我的下一代时,这种生命的延续,这种情感的延续,这种全家福的美满结局,虽然很俗气,但我很期待。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