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度教育社区 作者:闻风 2009-02-09 15:13:47
各位家长,最近很多家长给我发短信或者留言交流幼升小的问题、择校问题,提出了诸如:幼升小择校哪些因素最重要、寄宿好还是走读好、跨区好不好、北京幼升小最值得上的小学有哪些等等,有的更具体到了每个学校。作为家长我深知父母的心理,我认真整理了做记者和做培训、咨询老师期间的一些资料,现在把它成文,把家长最关心的有关幼升小的所有问题全部写出来,把我知道和了解的有关情况作个抛砖引玉式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错误之处请各位家长指正。
为孩子幼升小择校什么最重要——主要看四点:
1.家近是个宝。小学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可以腾出时间由家长与孩子互动或为上课外辅导班留出时间,家长和小孩如果太辛苦越临近毕业越痛苦。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快乐是最珍贵的。
2.校风好,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教师负责任。无数家长和老师的经验是:小学阶段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大大超过一所好的学校.
3.学校同年级班级要少,不超过4个为宜,每班人数不要超过40人,最好在30至35人为佳。班级、学生太多会大大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师责任度,竞争压力过大,容易造成小孩心理扭曲,适得其反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咨询过的例子就很多。
4.小升初时候的电脑派位。如果派位较好可以为家长和小孩留下备胎,万一成绩不理想或学习一般,也可以升入优质中学,避免家长再交巨额赞助费去选择初中了。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小学都有派位的学校,被派位的初中学校一般会长期不变。
寄宿好还是走读好
我接触过很多名校的老师,他们有的已经教了几十年,目前还没有一个主张让小学生寄宿的!原因有三:1.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亲情,是培养小孩情商的重要时期,不要让他们的感情世界在寄宿中漂泊;2.寄宿后家长无法准确体察孩子的内心变化,家庭自主教育、特长教育、家庭互动教育会严重缺失;3.寄宿学校孩子的家庭背景一般较好,容易互相攀比,感知外界事物大量减少,不利于健康人格形成。这些老师的观点是,寄宿制虽然可以相对提高小孩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作息时间意识,但是快乐、呵护是这一阶段的主旨,也是家长最大的责任,完全可以由家庭解决,放弃它既是家长推卸责任也是对小孩欢乐童年的部分扼杀!有的老师甚至大声呼吁:应该全面取消小学寄宿制!
跨区择校好不好
如果离家近可以考虑。否则成本大、家长小孩苦、浪费时间多。一旦选择的和自己的实际期望差距大会追悔莫及和形成痛苦的心理得不偿失。特别重要的是目前北京之行严格的学籍制度,一旦须择了外区就意味着小孩的初中也必须在这个区上,进入别的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会付出巨大的资金、人情投入,可能会更得不偿失。这就不是6年的痛苦可能会是9年。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到了小学五年级有的学校四年级是严禁转学的,那个时候小学生的学籍北京市都是统一冻结的。
要不要选择名校
名校的硬件比较好,老师确实有经验和一定水平,但因为他们知名所以社会活动和各种兼职也多,有时是很难在学校见到他们的,花在教学上的心思会打不少折扣。选名校家长得到的最大的是心里安慰,选普通校担心后悔,而恰恰把适合的抛在了一边!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其实任何名校要成为名校必须具备至少五个条件:1.比较好的师资力量;2.比较好的硬件设施和较为充足的教育资金;3.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社会名流的大力推崇;4.来自各个方面经过筛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5.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品牌。
我个人认为,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想成为所谓的名校几乎不可能,但并不意味着非名校的教学质量就低!选小学有个悖论:名气大的学校不如正在创名气的学校。很出名的小学,在我看来除非近些才去选择,名校有时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谓二流的排名靠前的学校其实是最好的。
择校的理论基础
所有家长都应该知道的一句教育、择校经典——我总结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的科研成果,有一句话和家长分享。这也是择校的理论基础吧!
学龄前阶段对你的小孩——呵护他!这时的小孩非常幼小,容易受到伤害,备加呵护是最重要的。
小学阶段——快乐他!最美好的童年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小孩已经有了初步的对社会的体察,好奇、贪玩、淘气、活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快乐,不要让他过早背负社会的压力,否则容易导致心灵扭曲!
初中阶段——约束他!进入了青春期前期,接受能力强,什么都想了解、尝试,自我价值判断标准没有成型,容易叛逆和吸收不良的东西,必要的合理的约束是必须的,也是打好人生的心理基础。
高中阶段——塑造他!可塑性极强,兴趣点、爱好点慢慢形成,要多和他沟通,尊重他的意见,着力培养他最擅长的方面,塑造他的优势、人格、自尊和责任。
大学阶段——放飞他!让他自由翱翔,多给他参考意见,全力促进他成就事业的基础。
工作阶段——品味他!大学毕业了,工作了,也成为了家长最终的人生的“成品”,细细的品味你的成果,让家长的努力、辛苦、人生得到报偿和成果,这也是自己生命的再延续。
成家阶段——理解他!这时孩子会有四个父母了,要养家糊口了,工作要奔忙了,也许不能经常来看你了、也许给你的生活费少了、也许他更关注他的小家了......家长不要遗憾和不快,理解他就是对他最大的关爱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