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正文

案例分析:父母怎样适时给孩子肯定(2)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1-07 16:49:06

说两句

  生活现场

  案例一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

  ”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妈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案例二

  小翼正专心地在堆积木,可是却怎么也没办法把最后的几块给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几次,还是完成不了,小翼有点懊恼,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生气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积木使劲扔到一边,嘟着嘴坐到地上。

  A场景:正埋头看报纸的爸爸听见动静,抬头瞄了一眼说:“堆不好不堆就是了,还发什么火,怎么脾气这么大的?”妈妈看了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都堆不好,还学会发脾气了,什么坏习惯。”正在挫折里深深苦恼的小翼听了这些,更加伤心了。

  B场景:爸爸看见小翼的表现,放下报纸过去,抱起小翼说:“宝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堆了这么高了吗?宝贝已经很棒了。”妈妈也走过来摸摸小翼的小脑袋说:“对呀,你看,除了这几块,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妈妈来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给放上去好不好?”小翼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又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他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点评:A中爸妈的做法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口又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双重的打击。孩子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很正常,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对孩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够重新树立信心呢?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正确界定,甚至会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从结果看,孩子并没有完成积木,但是从过程看,他完成了大半,这说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励。爸爸妈妈在看待孩子的游戏时,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导他完成不好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三

  “爸爸,为什么你会长胡子啊?”“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的头发却是黄色的呀?”“爸爸,电视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啊?”……孩子总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问你,在面对好奇宝宝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场景:“爸爸没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啊,你烦不烦?”“这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时,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开了,脑子里的谜团虽然还没有解开,但却不敢再“打扰”父母了。

  B场景:“恩,让爸爸想想,是这样的……”“宝宝真厉害,这个问题妈妈都还没有想到过呢,宝宝却想到了,你比妈妈还棒!”“宝宝又发现新问题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来,妈妈给你说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孩子顿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他听完爸爸妈妈的解释,又去发现新的问题了。

  点评:如A场景中这样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好奇没有得到满足,他不明白的问题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态度让他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减,因为父母既不赞成也不支持他的这种行为,也许还不太明白的孩子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开口,渐渐地,对什么都不主动,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会“睁只眼闭只眼”。B场景中家长的回答就能让孩子更自信,让他明白多学多问是一种好习惯,在父母耐心的解释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成长中会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也有更正向的心态。

  诸如此类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忙碌的社会型态中不断上演,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甚或一个不悦表情,都会深深的击碎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及日后的学习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劲头十足,把好的行为延续下去,让他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

  多关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下时,往往是启发其创造力的最佳时刻。因此,对孩子一个适时、适切的肯定、激励,获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预期的。哺育教养是父母的天职,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啬于赞美自己的小宝贝哦!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