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教育报 2008-12-11 11:03:51
“蓝天工程”博览课扩充了现有课堂资源,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加强课内外的融合,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社会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形式更生动、学习模式更立体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新教学观的体现和提升。
以学科挖掘为推进形式,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层探究。学校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不但要注重体现教学需求,而且还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挖掘。例如,语文学科结合初中课文的课程要求以及学科知识的拓展目标,以语文教材中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为切入点,设计了“感受大师风采”活动,并精心设计了课程方案,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回来后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以学科联动为推进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大资源观的理念,具备合作、融合的能力,学科整合就是最好的合作形式。在陶艺村的实践活动中,历史和美术学科提出了“学习陶艺发展历史,体会劳动创造文明,感受陶艺魅力”的活动主题。
以挖掘学校资源为载体,体现自身地域优势和特色。学校有着特有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开展了古诗文朗诵、孔庙拓展学习等国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丰富德育的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而且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处世为人,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各方声音
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主任蔡文波: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知道课堂教授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利用社会资源来融通知识,让知识变成自己的,社会大课堂的意义正在于此。
众所周知,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邮票的设计、发行时间及选择,有很强的艺术性。此前,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在,东城区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他们会了解到许多东西,进而衍生出对邮政和邮票知识的进一步探求,希望他们中有人能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西中街小学校长马丁一:
在“蓝天工程”博览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极大收获。课堂内外的融合,使学生对世界有了多元的认识,获得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也让教师增加了知识的储备。
在开课过程中,教师们多科联动,多方位利用社会资源,都促进了教师资源观的转变与提升,这种大资源观进而促进教师形成大课程观。由此,教师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增加了学科教学能力,又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走出课堂,放眼社会,激发了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主动发展。
丁香胡同小学四(3)班李嘉逸: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邮票有这么多学问。老师带我们到邮政邮票博物馆参观后,同学们都很兴奋,有好多问题。老师让我们自己组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研究。我研究的是中国第一套奥运会邮票,这让我对奥运更加了解。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到博物馆,大家可以一起探讨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