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健康报 2008-10-31 15:49:36
一个“精子”和伙伴们一起游进女性输卵管,“他”出类拔萃、捷足先登,和“卵子”相爱、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在子宫内膜上“安家”,伟大的“孕育”就此开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了丁点儿差错,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导致不孕不育。
一根输卵管通孕后及时做B超排除宫外孕
读者问:我只有一边输卵管通,是不是不能怀孕?
郭海彬:一边通也可以自然受孕,只是几率比别人低一些,而且一定要注意的是怀孕后要及时做B超,因为宫外孕的风险也比别人大。
宫外孕90%多是输卵管妊娠,是由于输卵管的不完全梗阻造成的,比如输卵管过长、迂曲、憩室、炎症、卵子游走,都可能造成宫外孕。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宫外孕手术后保留输卵管也有可能造成再次宫外孕,即使保留,功能也已经不行了,还有瘢痕、挛缩等,增大再次宫外孕的可能,所以没有必要保留宫外孕手术后的这一侧输卵管。
有宫腔操作病史查查输卵管
读者问:我以前做过一次人流,后来一直怀不上,这是什么原因?
李杭生:建议你做一个造影检查一下输卵管,有过慢性炎症、人流、阑尾炎、腹盆腔手术的人,也就是曾经有过宫腔操作病史的人,都应该检查一下输卵管,因为可能造成上行感染。如果是慢性炎症,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损伤是不可逆的,就算通了可能功能不行,那就要考虑试管了,要进一步检查。
输卵管梗阻严重首选试管婴儿
读者问:我妻子26岁了,左侧输卵管末端积水,右侧输卵管结节状、散端粘连子宫,有积水,她咋才能怀孕呢?
张翠莲:两侧输卵管积水,说明输卵管已经扩张、变形,梗阻比较严重,不管输液还是理疗,效果都不会太好。即便做腹腔镜,还是有再粘连的可能。像你妻子现在还很年轻,可选择试管婴儿,不仅成功率要比年龄大时高,还能避免输卵管治疗之苦;如果还想尝试自然受孕,可以做腹腔镜试一试,但输卵管疏通成功后,最长试孕两年,如果不成,应尽早选择试管婴儿。
李杭生:有一点要说明,如果是输卵管结核就不用疏通了,因为疏通后也没有功能。
月经稀发、不排卵应考虑多囊卵巢
读者问:我和妻子结婚十几年了,我的精子活力、密度都很正常,她的输卵管也是正常的,就是月经不调,总是两三个月来一次,这是咋回事?张翠莲:月经稀发、推迟,很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由于不排卵、排卵少、卵泡发育不大或不破裂等排卵障碍,会影响精卵子结合,从而导致不孕。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尤其是如果连续三个月没有来月经,或者月经量不规则或过大,或肥胖、多毛、长痤疮,应该先去看妇产科医生检查排卵情况,然后再进行规范治疗。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少是肥胖女性,除了医学治疗,还要减肥。
[排卵问题]
排卵试纸正常不代表排卵一定正常
读者问:我用排卵试纸4个月了,都显示正常,可是还是怀不上。
李杭生:不用每个月查试纸,放松一点,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受孕。
排卵试纸检测排的是排卵激素高峰,只能作为参考,有这个峰值显示正常,并不一定就正常排卵,比如有的卵泡不破也没办法怀孕,不成熟早早排掉了也不能受孕,所以如果再试几个月还不能怀孕,最好去做一下B超。
多囊卵巢先调节内分泌再促排卵
读者问:结婚三年了一直不孕,我老婆检查是多囊卵巢,用促排卵药还不行,请问该咋办?谷保霞:对于多囊卵巢患者先进行促排卵是不行的,因为其体内激素水平太高,即使怀孕了也很容易流产,这种病不仅会引起不孕,也易导致流产。应先调整内分泌一般是3~6个月,等体内的激素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卵子有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然后再促排卵,能提高受孕成功率。
[其他问题]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用药3个月再怀孕
读者问:我怀孕几次了,都没保住孩子,有2次自然流产,2次胎停育,也查不出任何问题,该咋办?
张翠莲:导致自然流产、胎停育的原因很多。接触有毒、放射性物质,染色体异常,夫妻血型不合,感染,药物影响,免疫系统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甚至流产。通常,自然流产、胎停育发生后,可进行血型、染色体、宫颈黏液细菌培养、体内抗体、精子功能测定、精子形态学等检查。先找明原因,再对症治疗。
即便以上检查全部正常,对于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胎停育者,也建议在怀孕前3个月使用一些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子宫内膜着床功能的药物,以提高妊娠成功率。
炎症用药长时间无效做个细菌培养
读者问:我今年26岁,流产过两次,最近小腹有点疼,每次月经后阴道有咖啡色分泌物,检查说是宫颈糜烂,治疗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我很担心以后会不孕。
郭海彬:单纯的宫颈糜烂不会导致不孕,阴道有咖啡色分泌物可能还是炎症引起的,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都有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这些炎症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引起输卵管炎症,有可能会导致不孕,建议你最好到医院做个检查,明确诊断是什么炎症再治疗。另外,你用替硝唑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最好做个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这样有针对性地用药效果会更好,以免滥用药。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