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10-14 09:38:04
“每到体育课,老师就先叫大家跑几圈,一些同学跑到一半就溜了。”
“高三的时候,几个主课的老师为了抢占体育课时经常争来争去。”
北京奥运会过后,体育健身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天涯论坛里,网友们纷纷回忆起自己上过的体育课。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教育频道,对1011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人觉得中小学体育设施落后,64.7%的人认为上课内容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接下来的排序依次是:“容易被语文数学等主课调换”(52.7%)、“每周课时偏少”(50.3%)、“相关教师紧缺”(34.9%)、“频繁的测试让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31.0%)、“高年级根本就没有开课”(29.2%)。
“被其他老师占课的现象不会有了,因为去年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体育课像大学那样实行学分制。”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读高二的小田说,“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科目,比如乒乓球和足球。北京其他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可以上门球、游泳和摔跤课。”
调查中,33.5%的人觉得每周应该开5节或更多的体育课,28.9%的人认为3节比较合适,24.5%的人选择了4节,还有12.1%的人觉得2节为宜。
“有两个课时也够了,不然体育老师的压力更大。我们已经尽力错开场地,让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分别去活动一小时。”江西省萍乡中学体育组组长刘永忠说,引入新的学分制后,学校的体育氛围确实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老师压力极大,“选修课一开,一下子多了很多科目。学校没有编制,不能招新老师,我只能命令老师们赶紧钻研更多科目,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在他看来,也许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重点中学能保证改革的效果,但更小或者更穷的学校就不行了,“好多农村的学校,连球都买不起,只能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而且新的改革没有扩大到初中,很多从农村来上高中的学生,许多体育科目都不会。”
调查显示,除了传统的田径、足球和篮球科目,公众认为中小学体育课还可以增加的科目前三名分别是“羽毛球”(70.7%)、“乒乓球”(70.2%)、“健身操”(67.5%),接下来的排序依次是:“游泳”(59.8%)、“武术”(56.9%)、“排球”(50.4%)、“棋类”(38.9%)、“网球”(34.7%)、“太极”(30%)。
“其实体育课完全可以成为一门很有趣的课,我们完全可以在快乐中锻炼好身体,可是课上的内容总要和考试挂钩,让人很讨厌。”山东省某重点中学的吕明向记者抱怨。
“一些硬性的成绩规定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他才会对这项运动感兴趣,才有可能让他们把体育运动当做课余活动的首选。”中国体育课程改革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赖天德说。
在赖教授看来,多参与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学生可以慢慢学会如何让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个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可以提高他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他觉得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在体育观念上的教育,“很多女孩子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老师就应该告诉她,身体是本钱,说近一点这是学习的需要,说远一点是以后婚姻幸福、后代健康的需要”。
调查显示,91.5%的人认为体育课能“增强学生的体质”,89.7%的人觉得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接下来的排序依次是:“乐观开朗的心理”(83.6%)、“积极参与的心态”(80.6%)、“基本的运动技能”(78.9%)、“顽强拼搏的意志”(78.0%)、“公平竞争的理念”(66.9%)。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