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钟祖春 2008-05-14 15:40:34
如果有人问我:“今天孩子最渴望什么?”我的回答是:“渴望赏识和肯定。”如果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的回答仍然是:“缺少赏识和肯定。”
寒假里,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女儿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多未受过表扬。一天,女儿兴冲冲地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她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妈妈喜出望外,忙问:“老师都表扬你什么啦?”女儿说:“老师表扬我的检讨写得不错!”她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当时听了,鼻子酸酸的,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孩子的心灵像干枯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有的父母担心,一味地肯定孩子,会使孩子禁不起批评和挫折,会令孩子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发展。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把鼓励和表扬区别开来。鼓励与表扬有很大的区别。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子。其实,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记得有一次我与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在谈心的过程中,她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她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一听这话,我觉得扫兴极了,马上说了一句:“真没劲!”她还加了一句说:“我妈特假!”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女孩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
从长远来看,孩子可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自已怎样做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怎样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表扬;只有得到了表扬,个人的价值才会提升。这样发展,孩子长大成人,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然而,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靠别人的关注得到的,而是产生于自信,而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肯定孩子就是给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一位著名的国际妇女活动家曾说过:“现代人类最本质的动力不是追求物质与器官的享受,不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满足成长的需求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期望应该是让孩子有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收入,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做父母的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应当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父母的看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如果父母能够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潜力将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成人的赏识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奇迹。在我的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爸爸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爸爸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从小,我家就住在山沟沟里,但人们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记得我第一次过独木桥时,我家门前的那座独木桥很高,虽然两边有护栏,但真的很高,令人心惊胆战的,刚走上桥,我真的很害怕。几次上桥又退回来,这时爸爸对我说:“你行,想过就过去吧!”我走上桥,心里想着“我不怕,我能行”,一步一步的,勇敢地走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是“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
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确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是分不开的,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
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我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在我们学校的五年级有一个琴学得很好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这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你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我很感动。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女儿弹琴了,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客了,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完了一首曲子称赞道:‘真没想到,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就产生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上学。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诉、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琴师,但绝对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拼博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肯定孩子的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