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幼升小衔接 > 正文

“准小学生”轻装上阵:良好行为习惯是法宝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胡中 2008-03-25 11:09:12

说两句

  对于5岁至6岁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来说,今年春天是即将告别温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幼儿园的老师们正着手为孩子们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做准备。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这些“准小学生”们轻松过渡?许多教育界人士指出,非智力因素的衔接更为重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在一个社会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着人的行为,孩子也不例外。

  因为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加强了关注,新学期开学不久,许多家长和老师通过观察都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多是行为习惯上的小细节,却让教育者有些哭笑不得。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其实对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细节的纠正,是当前“幼小衔接”课题的关键。

  尴尬:不良习惯让人哭笑不得

  赣州某小学的一名老师介绍说,有一次,一名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突然在课间十分钟时躲在墙角哭泣,老师觉得很奇怪,走过去问了半天才明白,孩子哭的原因有点让大人哭笑不得——当天,这个孩子在和老师打招呼说“早上好”的时候,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摸摸他的头,拥抱他一下,他觉得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了,正越想越伤心呢。

  这名老师表示,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部分孩子特别有礼貌,看见班主任老师和校长都会亲热地跑过来问好,然后举高两手,要求抱一下。如果老师满足了孩子的这个小要求,孩子会一整天心情很好,否则他们就觉得很委屈。这是从幼儿园生活中带来的典型习惯。

  还有的一年级新生回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爸爸妈妈:“我最讨厌学校的某某老师!”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回答说:“他从来都不笑!也不说我们‘呱呱叫’。”家长到学校一问才明白,这些老师年纪稍大,上课时脸上表情比较严肃,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口气非常柔和,缓慢地说话和赞扬孩子。

  赣州市大公路一小的一名老师说,孩子们在幼儿园最爱听老师说的话就是自己被夸“呱呱叫”,现在注重教学知识的小学老师不这么说了,有些孩子就自闭,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听这类老师的课,让人头疼。

  有的孩子回家后,还一本正经地对爸爸妈妈说:“明天开始,我还是回幼儿园去上课,小学不好玩!”让家长束手无策。有的孩子到了小学,还特别喜欢在下课后,突然间要求老师抱一下,或者突然跑到一名女同学脸上亲一下,惹得教室里哭闹声一片,让老师更是有些哭笑不得。

  在这些突出的行为习惯问题上,幼儿园、家长和小学联手摸索,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习惯和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大班尽量贴近小学生活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把“幼小衔接”当做重要的工作来抓。日前,章贡区保育院就专门为大班家长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家长会,邀请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作分门别类的专题介绍;赣州市保育院、章贡区保育院等幼儿园都适当调整了课时,延长了大班每节课的课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能够安静下来,为小学课堂的45分钟学习习惯做准备。

  一名姓曾的老师谈到对大班孩子行为习惯的改变时说,小朋友一升入大班,老师都会开始给他们做心理准备,树立他们是大孩子、小主人的观念,让他们从心理上长大,对小学有很向往的感觉,期待到小学去读书,同时从课堂到言行举止和生活方面规范他们,比如上课的坐姿等等。总之是要让大班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尽量贴近小学。

  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会比中班、小班更严厉。老师在教学中举例也会尽量贴近小学教学事例:比如课间做操,小班的小朋友都是模仿做些卡通的动作,而大班的孩子就要和小学一样做规范的动作。包括课堂上的游戏也是和小学的游戏接近,让孩子渐进式适应。

  同时配合些交流活动,如让大班的小朋友参观小学;让小学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做讲座;把教室布置成小学课堂的样子。这些活动无形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小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心理上有准备。

  小学:渐进式改变培养好习惯

  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小学一年级新生时,小学老师和班主任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正在做积极的探索。

  有小学老师指出,小学与幼儿园大不一样的是上课的纪律问题及定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就很难坐下来听好一节课;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因此,首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必备因素,从而培养幼儿的各种姿势、任务意识和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比如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用心听的习惯,正确的坐姿,正确的举手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科学地用眼、用脑小常识,爱护学习用具,单独完成当天的功课等习惯。

  其次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违反。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

  三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在于,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几名老师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每天老师都会不断地提醒小朋友要洗手、擦脸,脏东西不能往嘴里放等,可是到了小学后,每班仅有一个班主任,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四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形象的教学,学习生活技能,比如开展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通过整理书包、画书包、书包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达到了书包整洁、文具保管好的教学目的。在游戏后,让孩子清理场地等,通过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的练习,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专家:学校家长形成合力

  对此颇有研究的秦秀清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学一年级新生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是最基础的自理能力——做到自己穿衣服、吃饭、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情;能按照学校的规定坐在教室里坚持上课;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学会和小朋友交朋友,也就是老师说的找朋友的意思;脱离老师,能自觉地学习,完成作业。[!--empirenews.page--]

  有专家还表示,有了这些良好的培养行为习惯措施,最重要的巩固是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因为在幼儿园里形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了。如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自我服务的内容,往往会家人取而代之。因此,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支持,才能收到效果。为了巩固幼儿园里学到的自我服务技能,我们应该利用家长会和宣传栏,向家长们介绍培养幼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尽量在家里安排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坚持要求孩子去做。可见,做好家庭工作,使家庭与幼儿园形成合力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

  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原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成功。因此,它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