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儿教育》 作者:徐琴美 2007-11-21 15:29:13
对孩子的"尊重"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1、智力至上。智力至上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3-4岁时,孩子语言和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往往让初为父母者惊叹不已,这很容易让父母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不是性格培养。有的孩子可能天性聪明,但聪明的代价是对外界的评价过于敏感,这是同一特质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对于这类孩子,如果过分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孩子敏感的天性,将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恰恰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身上的这种双重性。
2、过度关注。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主要表现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我,刻意为孩子营造一种虚假的"甜蜜和温馨",孩子也因此没有机会了解他人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还容易误解他人的意思,如不能理解老师的真实意图等。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还表现在事无巨细都要弄个水落石出,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过于敏感。
3、太多说教。太多说教和喜欢讲大道理是中国父母最常用、也是最无力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缺乏机智和循循善诱的引导。
4、过高期望。现代的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往往过高。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我想这正是孩子畏难、爱哭的重要原因:害怕失败,害怕因此让父母失望。
5、灾难思维。父母总喜欢给孩子做评价、下结论,特别是针对孩子的弱点,先入为主,并过于主观和武断地预测孩子的未来,忽视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其潜力和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何不给孩子的发展多留一些空间呢?因为父母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孩子对自己的预期,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我们称之为自我预言实现效应。
建议
育儿焦虑是知识型父母、特别是知识型母亲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问题忍不住想要自己出面帮助孩子解决。然而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直接经验,而不是父母的宝贵的但是间接的经验,犯错误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直达目标,不仅对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缺乏信心,而且对自身的教育效能缺乏信心。这类父母往往一方面重视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怀疑自己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方式矛盾、多变,让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建议因育儿而焦虑的父母反省自己的育儿方式,在以下两方面有所改进。
1、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同于学校,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只是给孩子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情感发展的安全基地。家长千万不能缺乏清晰的自我边界,不要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我,过多地卷入孩子的生活,就不能给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事实上,孩子的性格不是大人刻意培养出来,而是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形成的。建议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让孩子在没有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自由探索,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和困难。
2、尽可能少说多听。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艺术乃至一种冒险,我们不可能万无一失,我们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如果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否不再变得那么重要,如果我们真正能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的个体,如果我们内心深处接受孩子的全部特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而不是教导孩子,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不加干预地听孩子说而不是自己说,如果我们不是以貌似民主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尊重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话,我相信孩子会健康成长。也许,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我们不去制造问题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理解孩子,默默地陪伴孩子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